每次经过 Queen Street 都要特地到两对面的8号和222号,看看那三栋荒废已久的建筑物。最近再次来到这里,8号的建筑竟然变成一个工地,外墙被拆了一大半,里面的建筑罩上了防灰砂的拦网,几个工人在原本是篮球场的空地上走动,一个看起来像工头的人,就插着腰站在外头视察。亲爱的读者,你们猜到这是什么建筑吗?
比较远的距离,可以看到这是一栋L字形的建筑物,附近的环境也看得比较清楚。后面右边比较大的那栋建筑,有一个明显的标志是 SMU, 也就是几年前刚落成的新加坡管理大学的校总部。SMU 左边的,则是 Calton Hotel. 当这座正在改建/装修的建筑生命旺盛的时候,那两栋建筑都还没有落成呢。
还没有被敲掉的一面外墙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proposed additions and alterations of use of existing 4-storey school building to contemporary art gallery. 原来,这栋建筑,是要改建成美术馆,想来应该是新加坡美术馆的延伸部分。虽然看到建筑被敲敲打打,心里有点伤感,但值得庆幸的是,还好不是改建成酒店、舞厅、餐馆、商店,或者……超级市场。
这是我的母校,公教中学附小的校舍。我曾经在这里六年,三年上午班,三年下午班,轮流在好几个教室上过课。那是1970年代的事了。这么小小的一个校舍,分成上、下午班,每个年级六班,竟然就过了这么多年。
根据公教中学的官方网站所记载,这栋校舍落成于1951年,到1987年搬迁为止,一共用了36年。看了官方网站,我才知道,原来公教中学离开 Queen Street 的校舍,是因为“校舍地面陷落,成为危楼”。这个命运,和我的另外一个母校华初相似,而且也发生在同一年。想来应该是新世界酒店倒塌惨案发生后,全面检验各个公共建筑的结果吧。
印象最深刻的,是整个校舍,就只有由L形建筑围起来的那个小小的空地,是我们休息(那时叫做“放吃”!)时候游戏的场所。这块空地,也是篮球场。地面上划出两个稍为重叠的篮球场,如果有两场球赛在进行(当然不可能是正式比赛),有时四方球员会在同一个场域抢两个球呢。不过,通常我们打篮球,是分成四个部分,也就是两队用一个篮,这样一来,小小的球场上,就可以有八队球队,同时进行四场球赛了!厉害吧。
这是校舍原来的样子:
1 comment:
I remember my pre-primary school days opposite, dressed in red cap, yellow shirt and green shorts. And also schooling there in Pri 4. Not forgetting how you'd wait and bring me out to watch Rocky movie afterwards, and buying me 2 Stallone posters.
Thanks for rekindling nice old memories, and a reminder of how far we've come since the 80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