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3 June 2008

放心是开放的基础

《联合早报》2008年6月12日

● 刘培芳

两件小事,发生在同一天不同时段里,性质相同,听来引人发噱,思之却令人慨叹。

星期日端午节的午后,开着车在路上,电台958正播出《克隆音乐》节目。广播员为了应景,本想播一首和端午节有关的歌:邓丽君的《烧肉粽》。可惜这首歌用福建话唱,所以不能放,还好手头有泰语版本,那就播泰语唱的《烧肉粽》吧。

晚上在家吃过晚饭,正在厨房洗碗,扭开收音机,又是958。《夜来欢语声》开心来逗笑,广播员徐惠民说有听众要点播《烧肉粽》。哎呀!这是首福建歌,就算是巨星邓丽君唱的也不好播,怎么办呢?没关系,吃不到粽子,就吃张仲文的《叉烧包》吧。

真叫人好笑又好气。这也许是只有新加坡人才能领会的独具本土特色的黑色幽默吧?这其中所隐藏的痛,又岂是外人所能理解?而放眼今日岛国周遭环境的变迁,这种叫人隐隐作痛的幽默又充满了不可理喻的吊诡。

“推广华语运动”自1979年实行以来,已快30个年头。当初以华语取代方言,要华人放弃说方言的习惯,是为了消除华族之间因语言不通而产生的隔阂。当时的官方论述还说,如果华人继续使用方言,英语势必成为不同籍贯华人之间的共同语言。

回头看,华语的推广在取代方言的目标上确是成功了,但英语却也已成为一种国家强势语言。在相当大程度上,这是压制和牺牲了老一辈华人的精神诉求之后达成的。

难道不觉得奇怪吗?我们的广播媒体上,可以有泰语、日语、韩语歌曲,更可以有法语、意大利、德语或西班牙语节目,但就不准播那些贴近许多人生活,抚慰许多人心灵的广东、福建、潮州、海南等等方言歌曲——只有冷门时段里播放古装地方戏曲以及晚间特定时间播报方言新闻除外。

今天我们标榜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国际大都会,我们对外来文化很开放,却对自己的本命文化一直小心翼翼战战兢兢放不下心。为什么会这样呢?信心不足吗?30年过去了,我们已经奠定了华语作为不同方言族群沟通语的坚实基础,应该有足够宽大的人文胸怀,放轻松,重新审视方言的活力以及它对丰富国人多元文化基因的作用。

一项政策成功了,并不表示它会永远成功。决策者不但要因时制宜,因应环境的变迁,还应该自我反省、抗拒一成不变的可怕心态。放心吧,方言不是洪水猛兽,颠覆不了什么!

“统治阶层应该可以放心,放心是开放的基础。”那天听南方朔谈民主,这句话叫人喝彩。但我们这里,何时才会领悟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