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8 February 2009

夜的台北

台北很多地方,晚上都满灰灰沉沉的,但是,另外一些地方,傍晚或夜晚的灯光,让台北增添了某种隐晦而富有层次的色彩。

冬天的夜比较早到来,六点左右,就已经相当阴暗。台北101的灯光,隐约地在浓浓雾气中发亮。台北101不是主要的目的地,但是,每一次从诚品信义店出来,就会从这个角度看到台北101。



中正纪念堂前的国家戏剧院,室内的灯光开了,屋檐和屋顶的灯光,还没有打开。时间是刚过七点。这次参加会议,有两个戏是在这里看的,一个是 Robert Wilson 与魏海敏合作的《欧兰朵》,一个是香港影话戏剧团的《独坐婚姻介绍所》。前者让人惊叹,后者让人惊喜。



饶河街夜市的观光牌坊,以及外头一排挂上彩灯的没有叶子的树。计程车司机一路说着陈水扁的案件,一面又告诉我们,士林夜市比饶河街夜市好。不过,我们在饶河街夜市吃了好多台湾小吃,满足得很呢。

台北的咖啡馆

台北迷人,其中一个原因是由许多咖啡馆,而且都是有个性的小馆。我常去的一家,是台大对面的挪威森林。这次拍照,才发现店外的顶上,有金属板镂空的英文店名 Norwegian Wood.



挪威森林馆里的墙上,有许多壁画,右下角,是店主的 CD 收藏。



另外一家,是在师大路,我曾经在这个地方写过一个剧本。原本的店名是 Cafe Oso, 这次来,店已经顶给别人,现在叫做 Insomnia, 店员告诉我,才刚顶过来四个月呢。



以前的店内装潢比较简朴,现在比较温馨,不过基本格局没有什么改变。



大门的两旁,各有一个外凸一点的玻璃墙室,家具装潢蛮有复古风。



台北的咖啡馆当然不止这两家,但是,我总是喜欢回到从前去过的。就像我偶尔回到台北,总是要找回熟悉的感觉。

Monday 23 February 2009

台大

台北的天气难得这么晴朗,尤其是在冬天。早上,回到台大校园,走在椰林大道上,看到大王椰子树顶着蓝天。大概十点左右,可能有25摄氏度呢,只需要穿一件T shirt。



进入校门不久,就是这座台北帝国大学时期的老建筑。我在台大读书的时代,是总图书馆,现在是校史馆。红褐色的建筑,蔚蓝色的天空背景。



每次回台北,总是要找机会回台大看看。每一次回台大,重温一次当台大生的感觉。那种感觉,仿佛这么多年都没有什么变化。

Friday 20 February 2009

小西园布袋戏



华艺节除了赖声川、林奕华的那些票价昂贵的演出,还有不少免费的节目。今年,又看到台湾最有名的小西园布袋戏,在遥远的一个角落搭建了非常精致的一个戏台。去年还是前年,也看到小西园的戏台,不过,忙着看那些卖票的中产阶级剧场演出,错过了小西园。这一次,某个晚上看了一个很不好看的节目之后,结束得早,正好可以看到小西园第二场演出的后半段。

艺术家对待自己的艺术的态度,太重要了。不仅是认真,而且有思考。小西园的演出,设计精致,操作利落,而且艺术家的感情,竟然可以通过掌指,在掌中布偶的动作上表现出来,真是神奇。演出结束之后,艺术家向观众讲解布偶的操弄,讲解本身就是一场认真的表演。

单单看这个戏台,就可以看得出小西园是多么精致的艺术了。据说,小西园每年都来参加华艺节,明年可要专程来看小西园的演出,才是对这些艺术家的尊重。

Friday 13 February 2009

滨海湾

每年看华艺节演出的那几天,才有比较多的机会在滨海湾走走看看。这个地方,以前叫做 Elizabeth Walk. 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用这个名字。不过,即使名字一样,空间已经完全不同了。有意思的是,作为一个情侣拍拖的圣地,倒是没有改变。

与去年不同的是,Esplanade 前的空地,今年多了一个半户外半圆形剧场。称为“半户外”,是因为虽然建在户外的空地上,观演区上却盖了遮棚,是一个像船帆的结构体。



右边是观众席,星期天晚上,有类似歌台的表演,如果仔细看的话,可以看到观众席外沿站满了人,里面的座位早就暴满了。观众看起来大多数是中年以上。 这应该是配合华艺节举行的免费户外演出,现场演唱的歌手,我记得曾经在某处七月歌台看过。

整个现场气氛,和室内剧场里上演的中产阶级节目,完全不同。毗邻的空间,像是两个互不重叠也互不相识的世界。如此安排,显然喻示了两个世界可能发生的交流。不过,不知道是哪个场域的观众,比较可能进入另外一个场域?进入之后,他/她作为一个闯入者,会有什么文化震荡吗?这样的震荡,会是一种怎样的文化交流?

视角稍为偏左,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经典的风景。我用相机把它拍了下来,想着是不是要寄给旅游局作为他们的官方网站的宣传照。



我的部落格所用的标签,“如果岛国”标示的是关于新加坡的书写,“一个离人”则是我作为游客,关于他方的纪录。这一则,应该怎样标示?明明是关于岛国,可是,却是用一个游客的观点在看。如果我是岛国的游客,应该会被这个风景给迷醉了。如果我是岛国的游客,那该是多么幸福的啊。

视角再向左移动一个直角,就是岛国未来的寄托所在了。这个风景,每天都在改变,据说,今年底就会落成了。岛国近年来(还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单一发展项目,可以制造多少多少个就业机会,可以带来多少多少经济效益,可以增加多少多少国民生产,可以带动多少多少周边发展……



现在,让我们默默观望,默默期待。那些起重机,看起来像我去做针灸,一根一根扎在我的背上的钢针。再过一些日子,钢针拔起来,是不是人就康复了?

说到背上的针,哎哎,我最近背痛越来越厉害了呢。是不是又该去扎针了呢?不过,那是题外话了。

Thursday 12 February 2009

谁才是大牌?

我不是张艾嘉的粉丝,虽然很多我的同代人,都把张艾嘉视为偶像,包括 CK(他可能不承认)。我也不是郑元畅的粉丝——这点就应该不需要 qualify 了吧。

我的偶像,是林奕华,作为剧场导演的林奕华。近几年来,他的剧场在台湾和中国都受到热烈欢迎与拥护,林奕华可以说是剧场界的大牌明星。

不过,林奕华说,当他和张艾嘉一起出现的时候,真正的大牌很明显的是张艾嘉。他们是不同领域的大牌,可是,当他们两人同时出现在一个场域,谁的大牌效应比较显著,就不言而喻了。

显然的,《生活与生存》里看到的大牌是张艾嘉,作为导演,林奕华显得相对地含蓄与收敛。

Monday 9 February 2009

实验与挑战

要做一个实验性的作品,创作者必须知道他的实验理念是什么,如何执行这个理念,他所挑战的传统是什么,他要怎样进行挑战。这样的实验与挑战,实际上是一种通过实验的手段,与传统进行的深度对话。实验与挑战,也可以感动,只不过这种感动,不是通过煽情的效果达致,而是因为受众的思维被触动,让受众重新检验原本对于事物的认知,而有新的发现。这种发现使受众得以产生新的感受,因而感动。

我说的是,荣念曾的《荒山泪》。

Monday 2 February 2009

irony

你的梦想不一定能够用经济学来界定;
但是,你需要懂得经济学,才能够追求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