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New York City.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New York City.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2 January 2008

Brooklyn Bridge

曼哈顿南部的 Brooklyn Bridge 是美国最早的吊桥之一,启用于1883年,也是主要的观光景点之一。作为游客的我们,嘿嘿,怎么能够不做一两样游客该做的事呢?在纽约的最后一天,晚上药才上飞机,一早从旅店房间 check out 之后,就搭地铁到东南部的最后一个站。

那天虽然满冷的,天气却出奇的好,天色蔚蓝,只有少许的云丝。我们从曼哈顿这一段上桥,走向 Brooklyn 的另一端。根据记载,整座桥1.825公里长,跨越河道宽度是486公尺。

从曼哈顿走向 Brooklyn, 是朝向东面,拍出来的照片,又是我所喜欢的背光感觉。



走到桥的中央,回过头来,看到南面的曼哈顿下城,也就是最多摩天楼聚集的金融区。这回到纽约,没有到 Wall Street. 我(暂时)不玩股票,先不去摸那只有名的铜牛。冬天的风大,也没有打算去朝拜自由女神,所以也不必到下城去搭渡轮。

桥的交叉钢索,像是一张网,把我和下城的高楼大厦给隔开了。



往另外一个方向,拍到的是 Brooklyn 的景观。和下城拥挤比起来,Brooklyn 显得平静,也比较亲切。不过,我们走了大约三分之一,就累得走不下去了。

而且,往回走,多看看我们快乐地生活了五天的曼哈顿,也许能够将记忆更深的烙印在脑海中。

Monday, 31 December 2007

Happy New Year



Time Warner Center 的二楼大厅有一个装置艺术,是螺旋上升的许多 espresso 咖啡杯。这个装置是 illy coffee 的宣传品,在一旁则是 illy 的免费咖啡试喝。嘿嘿,想不到哪里都是一样,有免费赠品,就有排队长龙呢。

当然,那要看你从什么视角来看这个装置,可以是螺旋上升,也可以是螺旋下降。虽然是商业产品的展示,却颇有现代艺术的风味。不过,我好像在哪里也看过类似的装置。

无论如何,仔细欣赏每一个不同的咖啡杯,也是颇有趣的一件事。2008年即将来临,亲爱的读者,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意,就像螺旋上升的多彩多姿咖啡杯。

Friday, 28 December 2007

Greene Street

纽约曼哈顿下城的 Soho (South of Houston Street) 区有一条街叫 Greene Street, 保留了许多19世纪中叶以 cast iron 建成的房子。这是 Greene Street 上的 cast-iron building 之王,是大师级的建筑师 Issac F Duckworth 所建的。



这些建筑远看像是石头做的,可是,走近仔细看,雕饰非常精细,非石头所能够做到,而且经过风吹雨淋,一个半世纪之后,仍然没有蚀损,也只有金属才可能。



我们在 Greene Street 的一家 cafe, 吃了纽约的第一个 bagel. 涂上 cream cheese 的 bagel, 吃起来 chewy, 很有咬劲,但是吃多了嘴巴会累。吃得太投入,没有拍照。接下来的几天,我们每天的早餐都吃 bagel, 但是,每天都忙着吃忘了拍照。

那天吃过 bagel 后,坐在 cafe 的楼中楼的位子,往下一看,天啊,工作人员在准备午餐要卖的三文治,那么大的法国面包,上面铺上各种色彩鲜艳的材料!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决定买一个三文治,连午餐一起吃了!



Cafe 既在以 cast-iron buildings 闻名之区,抬头一看,果然,天花板也是 cast iron 做的,而不是我们现在一般看到的石棉。不过,显然经历岁月的天花板已经走样,有点担心没有上漆的另一面会不会生锈?装在天花板上的风扇看起来摇摇欲坠。



早餐午餐做一餐吃了之后,沿着 Greene Street 往下走,来到与 Prince Street 交界的路口,有一座建筑,看起来,就像常见的纽约房子一样,一整排的窗户面向街道。亲爱的读者,你有没有发现这张照片有什么特别之处?



如果仔细看,你会发现整面墙上,只有两个窗户是真的!其余的,都是画上去的呢。这是壁画家 Richard Haas 的作品,尤其特别的,是墙的左下角,还画了坐在窗沿上懒洋洋的两只猫呢。


Monday, 24 December 2007

Merry Christmas

今晚是圣诞夜,亲爱的读者,你是在party狂欢还是在寂寞上网?如果你来到我的部落格,就看看我在纽约拍的几张圣诞节庆的照片吧。

纽约的圣诞节很有气氛,最吸引游客的圣诞装饰,应该就是在 Fifth Avenue 与 Sixth Avenue 之间的 Rockefeller Center. 三面商场和办公大楼之间的 Plaza, 竖起了一棵高大的圣诞树,简简单单的灯饰,树顶是一颗 Swarovski 水晶镶成的闪亮星星。



圣诞树前,是一排吹着长号的天使。据说,Rockefeller Plaza 的圣诞灯饰,是从1933年就开始的传统。



Rockefeller Plaza 对面的百货公司 Saks Fifth Avenue,外墙上广起了雪花结晶图案的灯饰,固定的时段,还会随着音乐闪烁。原本把注意力集中在圣诞树的路人游客,听到音乐声响起,很多都转头望向对面。



Central Park 西南角的 Columbus Circle, 有一座巨型的 shopping mall, Time Warner Center. 里头的星星灯饰,会不断变换颜色。背景是建筑外的 Columbus Circle, 以及往东的街景。






到过纽约的读者,看看照片,回味一下。没有到过纽约的读者,纽约是不是对你们有一些吸引力?

Saturday, 22 December 2007

Broadway

世界的中心是美国,美国的中心是纽约,纽约的中心是曼哈顿,曼哈顿的中心是时代广场。这样的说法,肯定会有人不同意;而我,在另外一个时空语境中,也多数会有不同的想法。

不过,2007年12月9日晚上,当我从 Subway 的出口走出来,站在 Times Square 的中央,的确有这样的感受。



Times Square 的所在,是 Broadway 与 Seventh Avenue 的交界处,南北范围来说,是介于 42nd Street 与 47th Street 之间。交通要道上的一个小小的安全岛,两边繁忙得多数时候蜗行的交通,周围摩天高楼耸立,巨大的霓虹广告牌子闪耀着五光十色的诱惑,行色匆匆或驻足拍照的人,说着各种听得懂的、猜得到的,或者完全陌生的语言。感觉像是在伦敦的 Piccadilly Circus, 不过楼房高得多也新得多,少了历史的质感,多了时代的脉搏。

哦,我的参照体系再次泄漏了我作为前殖民主义者的臣民的背景了。

上一回站在这个地点,大概是1993年。妹妹在纽约工作,我到纽约就住在她在 Times Square 附近的 service apartment, 走几分钟就到这里。我不是一个非常喜欢 shopping 的人,到 Times Square 最主要的目的,是买票看 Broadway musicals.

根据记忆,售卖减价戏票的 TKTS ticket booth 是在安全岛上,可是,找来找去,却只看到一个警岗,而没有看到卖票的亭子和人龙。看到一个警察在街上,走向他想问一问。还没有开口,警察就大声说:“What’s up?” 嘿嘿,果然是美国警察,像电影里的一样呢。问了之后,警察带点歉意地说他只是偶尔来此地巡逻,叫我们到警岗询问。警岗里的警察,可能回答过无数次的相同问题,想也不想的就说;“Go to the 46th Street, turn right, it’s at the Marriot Hotel.” 我们根据指示,走过安全岛的北部,才看到围起来的工地,原来此处的 TKTS booth 在修建,营业处暂时移到西边的酒店外了。

Broadway 的剧院大多数聚集在 Times Square 附近,有多少个我也不清楚,单单是照片里的这条 45th Street 就几乎整条街都是并排的剧院。街口的剧院上演的是 Lion King, 嘿嘿,当然不是我所要看得啦。我不是美国童话的粉丝。不过,多数的 musicals 都是在宣扬大美国主义的励志故事,逃也逃不掉呢。


我在纽约的五个晚上,就看了四部 musicals, 分别是:Avenue Q, Rent, A Chorus Line, Hairspray.

Avenue Q 是刚从纽约回来的JW介绍的,2003年开始的相对新的制作。意外的惊喜,是演出由人和布偶同台演出,有的演员同时饰演多过一个布偶角色。Avenue Q 的风格与通行全球的儿童节目 Sesame Street 相似,不过,叙述的故事是属于成人而不是儿童。

其他的三个 musicals 则不是看过电影版本,就是听闻已久的。Rent 是1996年的摇滚音乐剧。我不是一个摇滚乐的粉丝,并不是很喜欢这部作品。不过,舞台设计把所有的布幕撤掉,制造一个破落楼房的空间,倒是很吸引我。

看 A Chorus Line, 对我来说,完全是一种 nostalgia. 第一次看,是1985年的电影版本。当时,我还是台大的学生,而且,正开始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想象自己就是那十几个抱着厚望想要被选站上正式舞台的舞者,每个舞者,都有自己独特而感受深刻的故事。A Chorus Line 可以说是 Broadway musical 的集大成之作,主要演员都是能唱、能舞、能演,把 musical 这种 genre 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Hairspray 是我这次到纽约之前唯一决定非看不可的,完全是因为刚看了电影的缘故——美国艺术工业联结的势力之大可想而知。舞台版本和电影版本,在叙述上有所差别,最大的不同,就是 Tracy Turnblad 被捕入狱,而 Link Larkin 潜入狱中将她救出。舞蹈场面,电影的比较好看。不过,舞台版本,更突出三对母女(Tracy, Penny, Amber 和她们的母亲)的关系,则是看电影时所没有明显觉察到的。

纽约五天,遗憾的是时间太短,没有机会看 Off-Broadway 与 Off-Off-Broadway 的节目。有机会在纽约长住的话,该多好啊。

Wednesday, 5 December 2007

下雨,天晴,下雪

下了一整天的雨。我站在家里的阳台,看着雨点从小变大,又从大变小,一直没有停过。这就是岛国的十二月,雨水比较多,气温因此而可能降低了两三度,不过,也就是如此。下雨的时候,盼望放晴;阳光普照的时候,盼望有一点风雨。盼望的幅度,是一把短短的量尺。

再过二十几个小时,我将抵达一个有冬天的城市——剑桥,不过,不是南英格兰的那个,而是麻塞诸萨州的那个,the other Cambridge. 昨天,接到电邮通知我们那里“fairly cold”,又有好几个人跟我说,纽约下雪了。我将到剑桥的哈佛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会议结束后,会到纽约几天。晚上查了一下yahoo的天气预报,就只有昨天下雪,接下来,不是天晴,就是下雨。天晴和下雨,呵呵,当然和岛国的天晴和下雨是完全不同的。纽约天晴时气温比较低,下雨反而要回升好几度呢。

什么叫做“fairly cold”?就是摄氏零度上下。嘿嘿,那么,如果是“very cold” 的话,将是怎么样的天气啊?我想,可能就是内陆那种零下四十度的气候吧。我倒是还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严寒,最冷的经验,就是几年前在法国Aix的零下十几度罢了。还好吧。

我把曾经在Aix穿过那件外套找出来,准备带去美国。干洗过后真空包装的那件外套,散发出淡淡的霉味。是太久没有穿而产生的霉味吗?还是那年的法国冬天要我记得的味道?

雨还在下。刚刚又上了yahoo, 咦,原本预测下个星期下雨的,现在却预报 rain/snow showers 了。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多好啊,雨,下着下着,就下起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