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Hà Nội.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Hà Nội.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23 December 2009

工程進行中

去年到西貢,見到很多建築工程正在進行中,同樣的,河內隨處也都可以見到這樣的景觀。各種工程,從房子裝修,到建築整棟新大樓,從人行道的鋪設,到⋯⋯ehh, 請看下面的這張照片,猜得到是甚麼工程嗎?



一天早上,根據旅遊指南來到列寧公園。書上把公園寫得就像人間仙境,好像全河內的居民,都到這裡尋求寧靜悠閒的活動,避開熱鬧紛擾的市區。列寧公園的主要景點是公園南端的一個巨大湖泊,叫做七畝湖,比還劍湖還大,可能就是因為有七畝的面積,才有這個名字吧。

來到湖邊,心裡準備好是要看到一片淼淼的湖水,結果看到的是照片裡的景象。呵!簡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不但沒有水,竟然是一個超級大的工地。究竟發生甚麼事?難道河內市政府把大湖填平,準備蓋商業高樓?

走到另一邊,看到一些端倪:



外圍的斜坡,鋪上大石塊,填上洋灰,平平坦坦,整整齊齊。看起來,像是把湖水抽乾,重新鋪設湖底。這個工程也算是浩大,而且,在一個城市建設的規劃中,鋪設湖底究竟是占有怎樣的優先順序?另外,這個工程的主要受惠對象,是居民還是遊客?如果是遊客,想來工程是經濟的投資。如果是居民,我得要佩服河內市政府在經濟還在起步發展的時候,就照顧居民的利益。



湖邊的石橋,也在重新鋪設之中。

走在街上,到處也都是工程進行中,不在話下。這個大概是有錢的新貴,出手闊氣的在建仿古的大宅。



建築中的房子,旁邊簡陋的工人休息處。



繼續建造新的樓房。



更多的仿古,更多的豪奢。



不記得在甚麼地方讀到,越南是東南亞經濟體之中,發展潛能與前景,最被看好的。從這個角度來說,越南在東南亞,就好像中國在亞洲--讓人期待,也讓人垂涎。

Monday, 21 December 2009

Au Lac House

老區以外,河內的另一個著名的地區,是還劍湖南部的法國區(French Quarters)。老區的房子多數老舊狹窄,百業雜陳,人潮擁擠,走在街市裡,感覺到熱騰騰的人氣和汽車機車的雜亂,但也有種充滿活力的民間的氣息。相比之下,壯觀的殖民時期建築、新興的商業大樓和高級酒店隨處可見的法國區,讓人感到某種疏離。

根據旅遊指南,我們在法國區選定了一家法國殖民時期建築裡經營的越南餐館 Au Lac House. 來到入口處,一整棟龐大的建築,二樓寬敞筆直的走廊,院子裡種植的棕櫚樹,以及把建築與外界的河內街市明顯區隔的圍欄,很明顯的,我們來到的是另外一個世界,也是另外一個歷史。



侍者問我們要在樓下院子裡,還是樓上的走廊用餐。上樓一看,我馬上喜歡上走廊的悠閒情調。又長又寬的走廊,我不禁要猜測,這棟建築原本究竟是甚麼用途,是甚麼人在使用。越南經歷了後殖民時期與後革命時期,現在,歷史服務的是當地中產階級與外來遊客的消費能力。



Au Lac House 是中高檔的越南餐館,價格不便宜,但也不算非常貴。我們點了五道菜。第一道是鮮蝦木瓜絲沙拉。



第二道是越南式蒸米粉皮肉卷。兩道前菜,都很清新開胃。



熱菜有三道。第一道是炒青菜。去年在胡志明市吃過的,我只有在越南吃到過,忘了叫甚麼的青菜。有很多卷鬚,吃起來頗為爽脆。



接下來是河內常吃到的烤雞,既香酥又嫩滑多汁,是我的最愛之一。



最後,是軟殼蟹,綴上三色燈籠椒與白色的洋蔥碎片,簡直是美得捨不得下筷。

Sunday, 20 December 2009

Cha Ca La Vong

所有的旅遊指南都提到這家餐館,好些是第一個就介紹。JW 在我們啓程之前,也囑咐一定要試一試這種河內獨有的美食。書裡說,Cha Ca La Vong 自1871年開業,經營五代,至今歷久不衰。餐館就在我們酒店出去走幾步路,第一晚就去嘗試了。

餐館是在一條名叫 Cha Ca 的街上的一間老舊的房子裡,只提供一道菜,人們都把這道菜叫做 Cha Ca. 不知道是甚麼意思,也不知道是菜以街道命名,還是街道以菜命名。狹窄的店面,沿著陡斜的梯級上到二樓,幾張簡陋的桌子,擠滿了不是很寬敞的空間。據說,餐館在用餐時間總是很多人,還好我們到的時候,剛好有一張空的桌子。

坐下不久,甚麼話也不用說,其中一個忙碌穿梭的店員,就把一張印刷簡陋的菜單放在桌上,上面只寫了一道菜,每份是越南幣100,000元。我點了點頭,店員把幾樣配料擺在桌上。



一碟元荽,一碟花生,一小碗加了紅辣椒片的大概是魚露,一大碟米粉,還有一碗是各種香料,除了洋蔥,其他的都叫不出名堂。

幾分鐘之後,店員又捧著一個燒得通紅的炭爐,上面擺著一個煎鍋,鍋裡是一層黃油,油裡躺著的是已經燒得香噴噴的魚塊。連鍋帶爐,就利落的擺在餐桌上。



看著這鍋燒得冒泡的東西,我們完全不知道怎麼開動。在那裡東張西望,想看看別人怎麼下手。身後的店員就走了過來,拿起盛滿香料的碗,洒拉作響,東西一半就下鍋去了。用叉子翻炒一下,就是這個樣子:所有的香料都把黃油吸得飽飽的。



鍋裡的東西炒得差不多之後,把米粉放在碗裡,撈起一些魚片和香料加在米粉上,洒上元荽和幾顆花生,翻一翻。好了,終於可以動筷了。



看起來和吃起來,都有一些油膩,還好生的元荽、烤過的花生,以及冷的米粉,讓油膩的感覺稍淡。配上冰冷的越南啤酒,還蠻開胃的。沒有兩下子,整鍋東西就下肚了。我們在河內最老牌的餐館,嚐了最有名的 Cha Ca.

Saturday, 19 December 2009

夜市

河內還劍湖北邊的老區,每逢星期五、六、日,有一個非常大非常熱鬧的夜市。最北部從 Hang Giay 開始,經過 Hang Duong, Hang Ngang, Hang Dao, 到湖邊的大交通圓環前為止,從北到南橫跨整個老區。夜市的攤位擺在馬路中央,人潮從兩邊走動,流動的方向也很有規矩,往北的在東邊,往南的在西邊。人群中看起來少數是遊客,絕大多數是本地人。一路走,一路聽到廣播,用越、英、華三種語文,呼籲人們小心身上的物件,防止小偷。攤位售賣的貨品,其實並不太多種類,大多數是衣服,還有皮帶、皮包、手袋、手工藝品之類。我們抵達河內的第一天,正好就是星期天,趕上了這個夜市。

靠近北部的 Dong Xuan 市場外,有一個比較大的空地,攤位是擺在兩旁,人群走在中間。從這張照片,就可以看到人有多少了。



這一晚的夜市,Dong Xuan 市場旁邊還搭了一個舞台,有越南的民族歌舞表演。看起來就像島國的歌台一樣。這是兩個穿了民族服裝的男歌手在唱歌,唱的是甚麼歌,我就完全聽不動了,有點像流行歌曲,不過伴奏的是民族樂器。



換個角度,從舞台往觀眾的方向看過去,就可以看到有多少人在圍觀了。



現場伴奏的樂隊,樂手玩的樂器,看起來和華樂很相似。



美中不足的,是夜市並沒有多少賣小吃的攤位。我心裡想著的,大概是台灣的夜市吧。哈哈。長長的一條街,偶爾有一攤賣烤香腸的,或者是冰點。感覺到有點餓,想要買點東西吃,看到一攤賣烤肉串的,心想也許可以試一試。

買了一串,吃起來味道有點不是很熟悉。也許是河內烤肉的調味特別,不大習慣。後來想想,開始懷疑剛剛吃的不知道是甚麼肉。烤肉攤旁邊,剛好有一個牌子,就想應該是攤子的招牌吧,也許上面寫著他們賣的是甚麼肉。於是,就拍下來存證。雖然不懂越南文,要查起來也有根據。就是下面這張照片了。



回到酒店,照著拼了用 google translator 嘗試翻譯。咦,還蠻容易的譯文就出來了。翻譯成英文的結果,哈哈,是 "for car"! 那個牌子,原來是指示車子停放的位置!

當然,到現在還是沒有搞清楚,那晚吃的烤肉串,究竟是甚麼動物的肉。吃的並不多,只有一串罷了。

第二天開始,我狂吐了兩天,接著狂瀉了三天,從河內一直病到下龍灣。其實我到現在也還沒有搞清楚,到底是甚麼原因又吐又瀉。不過,我是賴定那串烤肉的了。有誰知道那是甚麼肉嗎?冤有頭債有主啊,知道是甚麼禍首,我可以有對象報仇呢。

Friday, 18 December 2009

河內還劍湖

抵達河內的第一天,就到市中心的還劍湖。湖的北邊是河內老區,南邊是法國區。我們就住在老區的一家小酒店。沿著老區的街市往南走,經過的是一條專門賣衣服的街道。據說,河內的老區街道都是根據不同的貨種聚集。後來,果然發現附近還有中藥店街,專賣奶粉的街道等等。這一天,天氣相當熱,不過還蠻乾燥的。河內人說,今年的冬天特別熱。

還劍湖相當大,周圍都是鬧市,沿湖是公園,很多人在公園裡活動散步,或者就坐在湖邊看風景看人。



繞湖走著看著,感覺到陽光開始溫暖起來。冬天的黃昏比較早到來,黃金時光也早。到目前為止,看到的河內高樓並不多,剛好還劍湖對岸的一座玻璃牆的高樓,反射著耀眼的陽光。



走到還劍湖的東岸,看到幾棵造型特殊的大樹,整棵樹像要長進湖裡一樣。就在這裡附近,好幾對新人在取景拍結婚照。



不好意思直接拍新郎新娘在拍照的樣子,就悄悄捕捉一些比較間接的鏡頭。新郎在試位置,讓攝影師取景。旁邊的路人在看熱鬧。我在一旁把看人的和被看的,都拍下來。



一圈走完,天色已經開始變得暗了,湖邊的燈亮了起來。



拍著照片,天色完全暗了。離開還劍湖,轉身一看,正是已經熱鬧沸騰的河內夜景,與身後平靜的還劍湖完全兩個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