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胡志明市的旧区District 1是一种对于殖民主义的批判式的见证,这些年来倒也越来越洋溢一种缅怀气氛,或者说对于曾经拥有的资本主义的追回。这种氛围,好像还蛮符合我这种布尔乔亚式的后殖民主义者。不要太认真看待前面这几句话哦,不要开始编撰解构我的长篇大论。这么说也只不过是强调一种无法回避也无可奈何的现代性反讽。
五年前来过一次,最近重访。到处都是建筑工地,以及建竣的高楼,把那些法殖时代的俊俏楼房给挤压得无法透气,那是说如果还有留存些许的话。
旧区其实也是翻新得最快最剧烈的新区。旧房子连栋地拆,新大厦整片地盖。这张照片摄于西贡河畔,如果说是某一个角度的新加坡,或者香港或者上海,恐怕那种格调还蛮相似的。说什么都不像胡志明市,我印象与想象中的胡志明市。再过几年,两栋高楼之间再建起连绵的摩天大厦,那就不只是格调了,连神情都很接近了吧。
胡志明在这里留下的印记,也许就只是在这个城市的名字里。即使是这个城市的名字,在地人往往也还是把旧区叫做西贡。不知道是一种对于历史的怀念,还是对于熟悉事物的偏执。也许都不是。看着这些年城市风貌的迅速更变,也许那是对于失落半个世纪的发展契机,带着一种懊恼而又坚决的追求。有的人在三十年前重新开始追求,有的人重来没有放弃追求。西贡,这几年才奋起直追,还来得及呢,不过得要加倍才行。
这不是我的城市。这是别人的胡志明市,另一些人的西贡。我只不过是几年一次闯入的旅人,消费别人的历史,也消费别人的发展。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Saigon.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Saigon. Show all posts
Monday, 6 January 2014
Tuesday, 30 December 2008
reunification palace
一来到西贡的统一宫(reunification palace)前,马上想起岛国的大会堂(conference hall),也就是现在的新加坡华乐团的固定演出场地。非常简约的线条,直的与横的,没有太多曲线,灰白色的洋灰,形成一种凝重庄严的形象,具有强烈的现代主义建筑的风格。

后来详细阅读资料,知道统一宫落成于1966年,岛国的大会堂,则是1965年落成,完全是同一个世代的产物,难怪建筑风格那么相似。不过,大会堂已经在年前翻修,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都已经面目全非。我心目中的大会堂,仍然停格在1970年代。来到西贡,竟然把我的记忆唤起。

近距离看建筑,更可以看到重复的简单线条形成的 motif, 作为建筑外观的装饰,而里头则是一层玻璃窗。透过大量的大幅的玻璃窗,从建筑内看出去,那些外面的设计,形成一种中介的风景。

进入建筑内,首先接触的是宽阔的空间,柱子和阶梯,再次重复着直线与横线的垂直交叉组合。注意到了吗,天花板是用深褐色的木条搭成,也是这个时代相当常见的设计。

大堂中的楼梯,洋灰的梯架,木质的梯板和扶手。朴素,但是庄重。

统一宫里有许多房室,各有不同的用途,例如一楼的会议室、宴客厅,楼上还有总统会客室、国书递呈室、以及其他休闲用途的房间。这是一楼的宴客厅,这些室内空间,设计讲究而庄严,与整个建筑的简朴外观,形成对比。

统一宫的名字,是1976年越南统一之后开始采用的。当这个建筑在1966年落成时,称为独立宫,是南越的总统府。原来的建筑,在1962年被越共的轰炸行动严重破坏。统一宫里有一个展览室,介绍这里的历史。这张照片,就是被炸之前的独立宫。

这座建筑落成于1873年,是法国人建的,在法国殖民时期,是总督府。1955年,越南共和国(南越)成立后,就改为总统府了。
在这里留连了整个下午,建筑的里里外外看得非常仔细。也许是触动到了我的某一个部分的记忆吧,让我对这个建筑产生许多感情。岛国已经看不到那个时期的公共建筑了,别说大会堂面目全非,还有那些已经永远消失了的,国家剧场、范克里夫水族馆、国家图书馆,都是那个时代的建筑呢。
后来详细阅读资料,知道统一宫落成于1966年,岛国的大会堂,则是1965年落成,完全是同一个世代的产物,难怪建筑风格那么相似。不过,大会堂已经在年前翻修,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都已经面目全非。我心目中的大会堂,仍然停格在1970年代。来到西贡,竟然把我的记忆唤起。
近距离看建筑,更可以看到重复的简单线条形成的 motif, 作为建筑外观的装饰,而里头则是一层玻璃窗。透过大量的大幅的玻璃窗,从建筑内看出去,那些外面的设计,形成一种中介的风景。
进入建筑内,首先接触的是宽阔的空间,柱子和阶梯,再次重复着直线与横线的垂直交叉组合。注意到了吗,天花板是用深褐色的木条搭成,也是这个时代相当常见的设计。
大堂中的楼梯,洋灰的梯架,木质的梯板和扶手。朴素,但是庄重。
统一宫里有许多房室,各有不同的用途,例如一楼的会议室、宴客厅,楼上还有总统会客室、国书递呈室、以及其他休闲用途的房间。这是一楼的宴客厅,这些室内空间,设计讲究而庄严,与整个建筑的简朴外观,形成对比。
统一宫的名字,是1976年越南统一之后开始采用的。当这个建筑在1966年落成时,称为独立宫,是南越的总统府。原来的建筑,在1962年被越共的轰炸行动严重破坏。统一宫里有一个展览室,介绍这里的历史。这张照片,就是被炸之前的独立宫。
这座建筑落成于1873年,是法国人建的,在法国殖民时期,是总督府。1955年,越南共和国(南越)成立后,就改为总统府了。
在这里留连了整个下午,建筑的里里外外看得非常仔细。也许是触动到了我的某一个部分的记忆吧,让我对这个建筑产生许多感情。岛国已经看不到那个时期的公共建筑了,别说大会堂面目全非,还有那些已经永远消失了的,国家剧场、范克里夫水族馆、国家图书馆,都是那个时代的建筑呢。
Thursday, 25 December 2008
每个周末都是黄道吉日
第一天到西贡是星期六,走在街上看到不少车子都加上花饰。全球化的今天,这样装饰的车子,大概错不了是新娘车了。尤其是在市区中心的圣母教堂,更是看到不少新娘车在路上行驶。
这是在圣母教堂前走过的新娘车,车子里的男子穿着金黄色的上衣,女子则穿着大红色的衣服,看起来有点像华人的旗袍。不知道是不是新郎和新娘?他们的装扮,倒是和后来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新人很不一样。别的新人都是新郎穿西装,新娘穿白色婚纱的。

圣母教堂前也停着一辆白色的新娘车。这部车子肯定是华人的,挡风镜前贴上了一张红色的招贴,写着“麒麟到此,黄府迎亲”。不过,“麒麟到此”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肯定是吉祥物了。西贡很多地方都看到华人四灵(龙、凤、龟、麟)并列的文化符号。

这一对新人,就在这辆白色的新娘车旁的圣母教堂前拍照,车子显然是他们的。拍照之后,两人一起等待摄影师检查摄影机里的影像,是否满意。

后来到其他的地方参观,也看到不少新人在拍照。这是在胡志明市博物馆的一对新人,就在博物馆前的花园里取景。

无论是星期六还是星期日,到处都看到这样的情景。白天的西贡是蛮热的,可能有33或34度,而且湿度很高,可以高达100%。也就是说,流汗的话,是不会干的。新娘多数穿薄纱婚衣,应该还好。新郎个个穿西装礼服,那就应该不怎么好受了。
到了晚上,走过市区的各个酒店,也都看到婚宴的场面。西贡的婚宴很早开始,大概六点左右就入席,有的九点不到就看到客人陆续离开了。我们住的酒店,每一个周末都有婚宴,没有例外。进出 lobby 都要在宾客和新人之间穿梭,好像是来参加婚宴的客人呢。倒是也想出席他们的婚宴,看看他们吃的是什么。呵呵。
这是在圣母教堂前走过的新娘车,车子里的男子穿着金黄色的上衣,女子则穿着大红色的衣服,看起来有点像华人的旗袍。不知道是不是新郎和新娘?他们的装扮,倒是和后来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新人很不一样。别的新人都是新郎穿西装,新娘穿白色婚纱的。
圣母教堂前也停着一辆白色的新娘车。这部车子肯定是华人的,挡风镜前贴上了一张红色的招贴,写着“麒麟到此,黄府迎亲”。不过,“麒麟到此”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肯定是吉祥物了。西贡很多地方都看到华人四灵(龙、凤、龟、麟)并列的文化符号。
这一对新人,就在这辆白色的新娘车旁的圣母教堂前拍照,车子显然是他们的。拍照之后,两人一起等待摄影师检查摄影机里的影像,是否满意。
后来到其他的地方参观,也看到不少新人在拍照。这是在胡志明市博物馆的一对新人,就在博物馆前的花园里取景。
无论是星期六还是星期日,到处都看到这样的情景。白天的西贡是蛮热的,可能有33或34度,而且湿度很高,可以高达100%。也就是说,流汗的话,是不会干的。新娘多数穿薄纱婚衣,应该还好。新郎个个穿西装礼服,那就应该不怎么好受了。
到了晚上,走过市区的各个酒店,也都看到婚宴的场面。西贡的婚宴很早开始,大概六点左右就入席,有的九点不到就看到客人陆续离开了。我们住的酒店,每一个周末都有婚宴,没有例外。进出 lobby 都要在宾客和新人之间穿梭,好像是来参加婚宴的客人呢。倒是也想出席他们的婚宴,看看他们吃的是什么。呵呵。
Tuesday, 23 December 2008
Saigon
虽然这个城市正式的名称是胡志明市,我还是把它叫做西贡。当然不是因为那部百老汇音乐剧 Miss Saigon 的缘故。我对这种主流的美国意识形态,坦白说并没有太多好感。
当我拿到班机的详情时,就看到我要去的那个地方,城市名称的缩写是SGN. 那正是 Saigon 啊。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这个地方已经改名为胡志明市33年了,那个可能会被看成是美帝联系的旧名字,竟然还在国际航空交通的网络和旅游的书志中,一直占据着一个显眼的位置。
来到这里,才知道原来当地人还是以西贡称呼旧城范围,而把后来并入的市郊部分算进去,才叫做胡志明市。不过,走到哪里,都看到胡志明的大头像,那个 Uncle Ho 倒是随时随地提醒着人们,包括当地人和旧城区到处出没的游客,这个地方已经不再是那个西方帝国主义者醉生梦死的乐园。
西贡。我始终是这么称呼它,因为西贡让我反复咀嚼层层叠叠的历史,而胡志明市让我看到窒息的民族主义压过了一切。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