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7 October 2010

刘晓义编剧/导演《父父子子》

认识晓义,先是在剧场,他是演员,我是观众。后来,我们是朋友,再后来,又成为师生。他在南大中文系念书的时候,我们合编了一个剧本《舞国女皇》。今年,他以优秀的成绩,成为南大中文系的毕业生。

《父父子子》是晓义最新的作品,兼任编剧与导演。非常期待看到这个作品,想知道他从早期的《猫人》,到现在有怎样的改变。

《父父子子》
2010年11月3—14日
8pm (星期二至六)
3pm (星期六和日)
地点: 实践剧场,第4课室
(155 Waterloo Street, Stamford Arts Centre, Level 2)
忠告:内容涉及暴力性话题(适合十六岁或以上)

自由付费
须拨电订位,座位有限,预订从速,以免向隅!
订位热线:63372525

详情另见 实践剧场部落格

Monday 25 October 2010

烟雾,未到浓时

昨天一阵骤雨,把盘桓不到一周的烟雾驱淡。今天早上,再次下雨,空气污染指数已经恢复常态。这几天,媒体上的讨论纷繁,矛头指向这里那里。作为一个弹丸小国,大概也就只能挥舞一下矛头,然后祈祷天降甘霖。

可惜的是,烟雾散得太快,还没有到达浓郁的地步。这种情况之下,无法真正引起危机意识。否则,何尝不是绝佳的国民教育机会?也许,趁着烟雾正浓时,可以马上宣布举行大选。

岛国的天气,永远是摆荡在晴雨之间,两种选择,没有第三项。难怪许多事情总是以二元的方式来理解。非晴即雨,非黑即白,非真即假,非是即非。偶尔来点烟雾,也许可以破解二元思考的简单化。不过,那显然是有代价的。谁要承受这种代价?也许,一方的代价,是另一方的价值。

哦,二元,不一定是一种选择的关系,也可以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啊。

Wednesday 20 October 2010

吕桑食堂

台北的永康街,是集合各种美食的地方。举世闻名的鼎泰风本店,就在永康街口的信义路上。晚上吃饭的时间,店门口前领了号码排队等位子的人,都满溢到马路上了。我经过的时候,连旁边的金石堂书店门前,也站满了鼎泰丰的客人。

几年前,已经到过鼎泰丰朝圣了。年初,V 带过我到永康街巷子里的“喫饭食堂”吃台湾料理,记忆犹新。这回,自己来到永康街,看到一家标榜宜兰风味的“吕桑食堂”,决定试一试。原因之一是,多年前CL带我回他的老家宜兰,那个面对太平洋的小城,淳朴而感性的记忆,仍然不时回味。



一个人吃饭,要点菜是相当大的困境。不想浪费,只能够点两三道菜,无法尽情尝试各种口味。还好的是,台湾料理的菜,一般而言,分量不是太大。于是,我决定点四道菜。而且,中午没吃太多,已经饿到不行了。



第一道,是日本式的凉菜,翡翠豆腐。下面一层白色的是嫩豆腐,上面绿色的,是加了菠菜的豆腐。做法精致,口感细嫩,加上削薄的柴鱼片,淋上香醇的酱清,味道复杂而多层次。入口一阵清凉,正好促使胃口大开。



这是“晚餐之星”——木瓜烤海鲜。下面是一片连皮的熟木瓜,上面铺了切成细丁的花枝,可能还有虾仁,以及豆角,再铺上一层乳酪。看起来是整个放进烤箱中去烤的。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做法,非常新鲜。海鲜的鲜美,加上木瓜浓郁的甜味,烤过的乳酪的香味,真是完美的组合。口感也是超级棒,有Q的花枝,脆的豆角,软的木瓜,韧的烤乳酪。只是有点怀疑,这是传统的台湾菜吗?



这才是传统的美食呢——咸蛋黄蒸猪肉。上面一层黄色的是咸蛋黄,下面的是绞碎的猪肉,里面还加了香菇丁,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我没有看出来,也没有吃出来。这道菜是母亲从小就煮给我们吃的,是我最喜欢的家常菜之一。家里做的没有这么复杂讲究,通常是以猪肉碎为主角,只加一种配料,有时是香菇,有时是咸蛋,或者冬菜、马蹄之类的,然后放在锅里蒸个十几分钟就行了。单是猪肉碎也可以,就是比较单调。加多一种配料,层次感马上就出来了。到现在,我还是很喜欢煮这道菜,有机会我可以把食谱放在这里。



健康的餐食习惯,需要有蔬菜。台湾最常见的就是这种高丽菜,新加坡有时候叫做包菜。清炒或炒蒜茸,就非常清甜可口了。



再普通不过的,是这碗白米饭。别看它不起眼,台湾的蓬莱米煮的白饭,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颗颗晶莹剔透,粘而不糊,用筷子就可以夹起来,不需要把碗放在嘴边扒饭,也不需要用到汤匙,就可以把整碗饭吃得干干净净。

Saturday 16 October 2010

做爱了!

目前在第八波道播映的台湾电视连续剧《爱》,收视率非常高,已经听说很久了。七点到八点的黄金时间,通常都不是我看电视的时间。其实,我非常少看电视,更不常看连续剧。

那天上101的讲堂课,讲到 dramatic irony 的概念。想到前一晚,刚好看了半集《爱》,就想到说看看同学们对《爱》是不是熟悉,也许可以用来做例子讲解。

我对着全班160几个人,问:“同学们,昨晚有没有看《爱》?”

同学们大声地回答:“有!”

我说:“我从第一次上讲堂课,就常常问你们问题,可是,从来没有像这个问题那样,得到这么热烈的反应呢!”同学们都大笑起来。

坦白说,我真的有点惊讶。知道这个节目受欢迎,没想到的是,年轻人之中,有这么多人在看。我说:“我以为看《爱》的,是你们的爸爸妈妈,或者阿公阿嫲呢。”同学们再次大笑起来。

我看的那半集《爱》,说的是谢明明终于和杨正杰结婚,在婚礼上,除了公司职员,没有一个受邀的客人出席。他们在等客人的时候,和职员发生争执,这时,有人送了奠礼来,又引起一场风波。

这样的情节,对我来说,真是超级 melodramatic, 几近超乎想象。

不过,我倒是曾经迷过台语配音成华语的连续剧,当年,《阿诚》在新加坡的电视上播映时,我也曾经忠实的守在电视机前。那也许是一种 nostaljia, 或者一种认同。为什么年轻人会喜欢看《爱》,我还真不是太了解。也许,亲爱的读者,可以告诉我你们的亲身体会。

Wednesday 13 October 2010

中文系的毕业生

最近,听P说起,在教育学院接受训练,准备当华文老师的学员,刚在今年七月毕业的这届之中,有四个获得特优成绩。其中两人,是从复旦大学毕业回来的公费生,还有两位,是南大中文系第一届的毕业生,BS 和 WJ。听到这个好消息,让我特别高兴。

第一届毕业生,有大约70人,其中有20几个,进了教育学院。听说,他们的表现都很不错。现在,他们已经完成师资训练,都在学校教书了。那天,在晚晴园,意外看到YF,也已经在教书了。

从比例来说,大概是三分之一的南大中文系第一届毕业生,当了老师。我自己是华文老师出身,看到同学做了这个选择,我感到很自豪,也希望他们能够把在南大中文系学到的东西,通过身教和言教,在学校有所实践。

有的人认为,中文系毕业,不是当老师就是当记者。这两种专业,都是让人敬仰的。社会的压力大,责任也重大。不过,选择工作,还是要看个人的兴趣与性格。这也是南大中文系多元化课程设计的重点。如果想要尝试不同领域的工作经验,应该也是有能力也有机会的。

三分之一的毕业生当了老师,也就是说,三分之二的毕业生,在其他的领域,正在作出贡献。各行各业中,都有南大中文系的毕业生,那么,你们四年学到的东西,会在社会各个阶层更广泛的散布。

我期待若干年后,在不同的场合,听到你们叫我一声“老师”。就像几个星期前的一天,我在百货公司 shopping 的时候,听到的那一声,是在受训当行销经理的MT在我的背后叫我,让我意外惊喜。

Monday 11 October 2010

台湾剧作家纪蔚然演讲

几年前在台北看过两次纪蔚然剧作的演出,印象深刻。他的戏剧,有一种都市生活的节奏和气氛,语言也有台湾人的急智和创意。纪蔚然是多产剧作家,这些年来,创作量大,在台北都市观众中,也很受欢迎。这次,戏剧盒邀请到纪蔚然来主持“白色空间:编剧系列”的工作坊,是参与者的运气。可惜的是,我虽然是这个编剧系列的导师,由于工作关系,无法出席工作坊。纪蔚然会在戏剧盒演讲,应该是非常值得听一听。

讲题:新感动主义:当代台湾戏剧
主讲:纪蔚然

日期: 2010年10月17日(星期日)
时间: 下午3时至5时
语言: 以华语进行
地点: 戏剧盒 (14A-C Trengganu Street,Singapore 058468)

入场免费,但由于名额有限,请在2010年10月15日前电邮 blancspace@dramabox.org 定位,以免向隅。请也附上姓名和联络号码。戏剧盒将通过电邮确认报名。

关于纪蔚然

辅仁大学英文系毕业,美国堪萨斯大学戏剧硕士,美国爱荷华大学英美文学博士,现为国立台湾大学戏剧学系教授。曾发表过的舞台剧本有《愚公移山》、〈死角〉、《难过的一天》、《黑夜白贼》、《夜夜夜麻》、《也无风也无雨》、《一张床四人睡》、《无可奉告》、《乌托邦Ltd.》、《惊异派对》、《好久不见》、《嬉戏之Who-Ga-Sha-Ga》、《影痴谋杀》、《倒数计时》、《疯狂年代》;电影脚本《绝地反击》、《自由门神》;动画片《红孩儿:决战火焰山》;散文集《嬉戏》、《终於直起来》、《误解莎士比亚》;学术专书《现代戏剧叙事观建构与解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