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3 July 2006

Balconies

从悉尼机场乘搭小巴到市区,在 Central Station 转搭火车,并在 Wollongong 火车站转计程车到酒店,一路上,印象最深刻的是很多公寓都有或大或小的各色各样的阳台。我最喜欢阳台了,那是城市化住宅最能够摆脱鸽子笼似的格局的 claustrophobia 的最佳途径。当然,那个城市必须要有充足而宜人的阳光。否则,像伦敦那样的终年阴冷,像新加坡那样的潮热不堪,或者像北京那样的空气污染,设计房子的人恐怕很难有将创意引向阳台的触角,而居住的人也往往不是很情愿走出阳台。

Wollongong 距离悉尼约一个半小时的火车,看起来像是一个退休小镇。澳洲东岸太平洋的沙滩和海浪都很美丽,而面向大海的公寓都有阳台。这些公寓看起来像是有钱人购置的度假屋,也许只是在夏天的时候来看看逐浪的景观。真是辜负了冬天暖暖的太阳。



这栋公寓的阳台其实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只是最顶的两层,阳台都围上玻璃窗,让我想起新加坡的许多公寓,往往也都把阳台围起来,以加大客厅的范围。最底下的一层,更是加上暗色的玻璃窗。这样把阳台辜负的公寓,我原本以为只有在新加坡才看得到呢。



甚至在悉尼市中心的许多公寓,也都有阳台。这些悉尼人都是懂得生活的情趣的啊。这些公寓,是面向 Sydney Harbour,可以看到 Sydney Opera House, The Rocks, Sydney Harbour Bridge. 那是多么迷人的景观啊。



我对阳台的迷恋是不可言喻的。我住的地方也有一个小阳台,偶尔在阳台上,虽然没有港湾海景,却也可以看到对面组屋的风貌。在阳台上看到的景观,有时候也成了我写剧本的灵感。

7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在我居住过的城市当中、最最留恋的是巴罗纳的阳台。阳光充裕的城市空间中、阳台是邻居之间谈话、沟通的平台。搬家、购物也常通过阳台与街道自身形成(self initiative)的管道成为家常便饭似的日常一景。

上海的阳台最为极端。老洋房的住户有把阳台作为工作平台的晾衣、煮饭、储存杂物、等等等;也有富情调的将它作为吃饭、喝茶、休闲的空间。最为有趣的是新加坡阳台外围的铁窗往往是为了防止小孩往外跌、中国城市当中的住宅楼宇的铁窗往往是为了防止蜘蛛侠往内爬,因此铁窗止于三、四层。任何能爬行多余四层的已属超人。

柯思仁 said...

我曾经在一个秋天的夜晚,经过杭州西湖边上的一排老洋房,听到一个人在阳台上面对西湖拉小提琴。从此,杭州成了我在梦中最想居住的地方。

谢谢你,告诉我你的阳台的故事。

Anonymous said...

音乐与阳台的搭配、一直是我对鼓浪屿的印象。据说、在以人为本的环境尺度当中造就了许多的音乐家。

Anonymous said...

阳台给人很多遐想的空间,也能够让人暂时忘了自我。

我的学校的每间课室里都有一个小阳台让学生阅读或休息。我很喜欢那个角落。尤其是高年级的课室,一望出去就能看见绿叶盎然和那远处的海港。有时还能听见号角声呢。教到“瓶颈”的时候(没点子了),看看外头,也可能带来新的刺激的。

“西湖、阳台、小提琴”,好一幅完美的组合。

Anonymous said...

咦,悉尼的阳台太明亮,太刻板,太现代了!我想“阳台”大概是西方的建筑结构吧,中国传统建筑应该叫“楼台”吧。欧洲老城市的阳台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Balconies,譬如威尼斯的,开着各色小野花、垂着蕾丝窗帘、飘着几件洗白了的衣服、看得见对窗情人,听得到船夫高亢的歌声......还有佛罗伦萨的、维也纳的、卢森堡的、瑞士阿尔卑斯山麓下的......属于谁的,就有谁的风格,挪用往往不能到味。
bj

柯思仁 said...

阳台的迷人,也许是因为它是房间的延伸。延伸是一个美好的意象,就如出走、逃避、休息。

take a break. 找寻一个暂时离开现实的空间。聆听心里的声音吧,那是没有分真实或虚假的,因为那里只有真实。

Anonymous said...

我老家也有个你说的被辜负的阳台,除了窗被围起来以外还养了花花草草和一缸鱼,我以为阳台的功用不过这般。后来随男友回家,他们欧洲人对阳台比较重视,基本家家户户都在阳台摆了桌椅,在那儿吃饭,在那儿聊天,心情总是愉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