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7 December 2008

海角七号

好看的电影,从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到歌曲、摄影、剪接等等,《海角七号》会创造台湾电影史的奇迹,不是没有道理。如果纯粹从电影的角度来说,有许多值得称赞的地方,也可以谈得很多。

不过,从“再现” (representation) 的角度来说,可以玩味和批判的地方,也还真不少。

中国的论者说这部电影有“皇民化的殖民意识”,有“台独意识”,也不算是没有道理。只是,这种批判的出发点与批判位置是什么,倒也可以反过来成为另外一个角度的批判对象。

我还是把焦点放在文本。有意思的是,《海角七号》是以两个不同时代的日本人来框架这群被别人看作“没有人才”的恒春人的故事。

整部电影,穿插着那个1945年离开台湾的日本人的画外音叙述,念他当年写了没有寄出去的七封情书。作为一个主要情节以外的,没有露面的人物,他的声音,可以看成是这部电影的叙述者。

另外,这群恒春人“挣扎奋斗”的故事,则是在一个现代日本女子“友子”的观点之中,逐渐呈现出来。因此,也可以说,“友子”作为一个旁观者,也框架了这群恒春人的生命故事。

这两个日本人,相对于那群恒春(台湾)人来说,都是外在的人物,可是,他们却也都形成这群人的外在框架。不过,这是一部台湾人拍摄制作的电影——《海角七号》是台湾人想象中的日本人的观点中的台湾。

先说到这里吧。纯粹在分析文本,意识形态的部分,还没有开始谈呢。解读的工作,只算是做了一半。这些日子来太忙了,部落格好一阵子没有写了呢。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一般吧,没觉得特别好看。

牛油小生 said...

国民党重新执政的时刻,这部南台湾乡土味这么重的电影,竟然轰动全台湾,用一个老师常说的词,叫“吊诡”,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