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0 August 2007

马来婚礼

那天经过某座组屋楼下,void deck 布置得非常漂亮,紫色和白色的系列,散发浓浓的浪漫情怀。熟悉新加坡社会环境的人,马上就可以猜想到,这里即将有一场马来人的婚礼。

现场的一端,有一个稍为高起的平台,架子上缠满了花朵,中央是一张典雅舒适的长椅。这是新郎和新娘接受祝福的地方。



一整排的长桌,就是婚礼进行时,宾客用餐的地方。整个组屋的 void deck 原本是空旷冷清的气氛,布置起来,加上柔和线条的白色和紫色的布条,以及添加生气的花草,让人期待看到一对幸福的新人,在这里接受亲友的祝贺。



不过,当我经过的时候,静悄悄的没有人。婚礼可能是在第二天举行,前一天就把现场布置妥当。一辈子的事,无论是新人,或者他们的亲人,总是会将最大的心思放在筹备工作上。

生活在新加坡这个环境,常常就会无意间接触到有点不熟悉,却又不是那么少见的文化景观。我有马来朋友,有一些还蛮谈得来的。不过,从来没有接受过邀请,出席马来人的婚礼。

有时,经过马来人婚礼的现场,看到热闹的场面,亲友们沿着长桌吃饭聊天,背景是一种我并不是太熟悉的锣鼓音乐,总会想更多一点了解这些和我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的人。

我的马来朋友,和他们见面时,有的谈剧场,有的谈文化,有的谈学术,有的谈文学。刚好都没有谈到跟结婚和婚礼有关的话题呢。

也许是语言的关系吧。我不会讲马来话,马来朋友也不讲华语。我们的沟通,是用一种大家都比较陌生的英语。用英语可以谈一些像剧场、文化、学术、文学的话题,不过,可能就不大谈生活了。

从前可不是这个样子的。马来人会讲福建话,华人也会讲马来话。那是我祖父祖母那个时代的事情了。

其实,我一直是很想学马来文的。当我知道我的中文系学生中,有好些在修读马来文,我感到很兴奋,也很佩服他们。当然,还有马来西亚来的同学,马来文已经学了十几年。对于这些同学,我只有羡慕了。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昨天下午刚去教育部的记者会,听达官显要重复关于马来文特选课程如何如何重要的论调。看了这则最新的blog,突发奇想:倘若政府以这样的切入点谈马来语文与本地华人的联系,会不会反而制造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触动?可是,转念想到“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老话,只怕一朝爸爸改变,儿子倒是无所适从。Ying Lei

柯思仁 said...

你说得很是,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强调经济的利益,似乎就是对待一切事物的道理,而且往往不假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