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了一个长假,终于等到开学。上个星期因为国庆日放假没有上课,今天才第一次上讲堂课。这个学期的101课,学生人数又创纪录,主修加副修的学生总共有150人之多。讲堂大概可以容纳200多个人,同学们逐渐进来,大多数坐在前面和中间的位子。看到这种情况,还没有开始上课,我就先兴奋起来。
等到大多数同学坐定,我就进入情况,准备开始讲课了。我习惯在上课前的一两个钟头,都要在一个很安静的环境里,就像是演员上场前在培养情绪。我是无法开会或其他活动一结束,马上进教室讲课的。为了那两个小时的课,我必须在内容上做足准备,也必须在情绪上做足准备。这也许是剧场的经验给我的训练和启示吧。
第一堂课,讲的是最基本的“文学是什么”。虽然是最基本,却也是最不简单的。读了这些年的书,同学们都各有不同的对于文学的认知。我的目的,却并不是给他们多一个权威式的对于文学的定义。刚好相反,我要告诉他们的,是不要相信权威的定义,而要对于众多说法进行判断,自己决定应该要接受怎样的定义,甚至是要自己为文学创造一个定义。
我告诉他们,不要期待我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答案,如果他们在上了我的课之后,感到更加困惑,那就对了。因为,这表示他们已经开始必须思考,也就是要自己做出判断。
这应该就是大学的意义吧。大学并不只是要传授某种可以量化的知识,而是要学生建立思考的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是有的,而且也是老师的学术研究所累积起来的成果。而只有通过在知识传授过程中,也才能够讨论思考的方法和意义。
上完两个小时的课,我回到办公室。看到我的老师和同学,好些都关心地问我:“你怎么看起来那么累?”
我说:“是啊,因为我刚上完讲堂课呢。”
我想起和我合作过的演员,当他们完成一场演出之后,回到后台,大概也就是向我上完课的这个模样了。
众多一年级的学生之中,有一个是去年上过同样的课的PJ. 不知道对她来说,今年的“表演”和去年的“表演”有什么不同?
9 comments:
回想起大一第一堂课就被老师弄得非常“困惑”的模样,哈哈。然后老师就会说:很乱是吗?那这就是我的目的了。
下次有时间的话,也去看看学弟学妹们困惑的样子 :)
全身心的投入/付出,怎么可能不累呢。
150人就像150公斤,一个学期下来,这重量惊人。多多保重啊!
Funny you should be blogging about this. I was just talking to one of my new colleagues, a teacher in a theatre studies programme in a j c for over 10 years, that lecturing is a performance art that I had to make myself work at.
Back then I sometimes felt like a circus monkey - a relative of the ape in one of Kafka's short stories. When you are a graduate student, your life is one that is very distant from performance. The library, the desk, the thesis - these did not require drama, and there was no audience.
Nothing in graduate student life prepared me for lecturing.
想当年……我也上了同样的课……到现在还在紧记一定要把作品复杂化…… @.@
哈哈!重点应该不在表演有什么不同吧。我想更重要的是看同样表演的我们得到什么不一样的启示。
不过,老实说,老师的表演总是让人很困惑,让我们不得不用尽所有的解读方法来进行deconstruct 和reconstruct 的过程。lol=)
我了解您的感受。。
我在星期日有给儿童上佛学班。1.5 hrs 的课就让我喉咙沙哑,整个人筋疲力尽,完全颓废。那种感觉是比跑了马拉松还要累,好像全部的精力都被吸光似的。
如果老师不说,学生也不会知道站在前面是这么辛苦的。您不说,我还以为只有我一个人身体虚弱呢。
同学问我:“空调那么冷了,老师还喝water cooler 的水?”我跟她说:“你不知道站在上面是多么的“热”的。”
加油!一个人的付出,只要能让至少一个学生有所启发,那也就值得了。
去年的表演,自己是坐在第一排,聼老師講課和抄筆記的“觀衆”。那時的我,心很慌(因爲很害怕自己無法獨立思考 :P),腦子一直在轉圈圈。所以除了最後的掌聲,真的無法回想起當時“表演者”和“觀衆”的互動。
今年的表演,坐在最後幾排,以距離和一種“第三者”的意識,刻意的把自己抽離出來。除了看老師的“表演”和“觀衆”的“反應”,更喜歡兩者之間的互動。覺得老師和那位學弟的一唱一和,接的很好,默契十足,仿佛彩排過的。此外,今年的表演,雖然大致上是相同的,但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表演”還是有不同的地方。
只可惜,還未結束的表演,在最後的5-10分鐘,頻頻受到干擾。“無票+在表演快完了而入場”的“觀衆”若真的很想在下個表演得到好的位子,或許可以“把噪音調到最低”,不要打擾到那些已“買票的觀衆”。
:P
同学们,看来你们考完试之后,还留下一点东西哦 :)
上课的确就是在表演,生活中何尝不是?只要有观众,就有表演——即使那个观众是自己。
上个星期四的讲堂课,最后阶段很多人进进出出,的确是蛮干扰的。后来,我就把那堂课当作是街戏,观众随时来去,不也很生活吗?不过,讲堂的封闭环境和街戏的开放环境很不相同,这些干扰对从一开始就聚精会神看表演的观众是很不公平的。
干扰也可以是这次表演重要的一部分啊。。
这样才可以考一考老师的讲课功力。。老师能在干扰的情况下继续教书,不是很好吗?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戏剧"干扰"/unexpected"干扰"?
哈哈哈。。。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