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9 August 2008

奥运银牌

等了48年,终于再次等到第二面奥运银牌。对于国家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荣耀,也是一个重大的成就。总理为了让国人能够尽兴观看这场重要的比赛,宁可让自己的宣布国家政策的国情群众大会,延后一天播映。这个行动,从象征的角度来说,显示了国家荣耀和国际成就的重要性。

可是,一直以来,坊间都有许多杂声。这些杂声展现了某种国家认同的深刻,也是这几十年来逐渐建立起来的归宿感。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庆幸新加坡人的自我认同的成功塑造。当然,从相反的角度来说,这也显示了人们的国家认同的某种狭隘性,尤其在这个经济全球化、人才全球流动的环境里,更显得这种认同的局限性。哦,那是不是说,国家认同与全球化这两个概念,有着某种根本的矛盾?坦白说,从理论上来看,这种矛盾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

我倒是有另外的一些问题。如果人们的这种对于荣耀和成就的抗拒,并不是针对这个事件/人物本身,而是有另外一些表面上看不出来的原因,那我们是不是有探讨的勇气和面对的诚恳?那是什么原因?正因为并不直接跟事件/人物有关,要推断也并不容易。不过,如果对于岛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等有所研究和了解,也许可以作出一些判断。

我相信那些决策者是知道的,只不过牵涉太过复杂,有一些情况又不见的是那么容易掌握和改动。

无论如何,争取到这一面银牌,已经是不容易的事了。也许,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蛮享受这面银牌所带来的荣耀感和成就感的吧。

2 comments:

said...

新加坡的民族性本就极弱,这类杂声反映的不过是对某些国家来的新移民有偏见的余波。

若然代表新加坡的是金毛碧眼的红毛人,想必这些杂声终究会变成欢悦的呼声。

柯思仁 said...

你说的没错,不过,可能不只如此。

想多一点点,也许会有多一点不同的体会。

如果你对新加坡人对白人的态度有所观察,你会发现新加坡人对白人移民也不见得那么欢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