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3 May 2008

22年前,已经提出“双文化”



这几年政府谈“双语”和“双文化”,听起来好像是某些领导人的“创见”,尤其是“双文化”,好像是这些领导人突然福至心灵的高瞻远瞩。于是,全国上下都开始不只要“双语”,还要全力以赴的达到“双文化”的目标。

昨天下午,圣尼格拉女校主办的“北区华文教学研讨会”,面对近200位华文老师,受邀出席的郭振羽教授,以他惯有的温文儒雅又发人深省的风度,以主宾的身份演讲。

他在演讲中展示一份22年前的剪报,那是他在1986年受访谈华文的地位与功能的剪报。演讲结束前,他语重心长的念出报道中的最后一段:

双语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双文化”(bi-cultural)的学习和了解,也就是对传统以及现代文化精髓的吸收。学华文华语本身并不会使人成为圣贤;同样的,学习英文英语——只要真正学到其文化内涵——也不至于就让学生成为“嘻皮”或“庞克”。可忧的是语言和文化的学习不足,结果没有“双语”,只有“半语”(semi-lingual);没有“双文化”,只有“半文化”(semi-cultural),如何加强双语教学,以达到“双文化”的目标,是教育部当局和各位教师的责任。

有一些人说话很大声,很多人都听到。有一些人说话,虽然是真知灼见,但是没有什么人听到。何况,岛国的人都很健忘,即使当时有一些话如醍醐灌顶,没多久也都忘了。

是啊,即使那些很大声的话,对于岛国的人来说,也许热闹一阵,很快地也会忘记的呢。

8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柯老师,我昨天也出席了研讨会。郭教授的一番话的确令人深思,尤其是身为华文老师的我。
当了老师这几年,我深深体会您的这句话:有一些人说话很大声,很多人都听到。有一些人说话,虽然是真知灼见,但是没有什么人听到。
老师加油!

柯思仁 said...

你也加油!

看到这么多华文老师,不少上过我的课,我真想念给你们上课的日子呢。

Anonymous said...

说话很大声的人容易在当下抢占话语权,让人以为那都是真理。

秀玲 said...

柯老师:我也很怀念在学院上课的日子。还记得我们DidEd 第一年的中秋晚会,老师还和同学们一起跳PARA PARA舞,晚会结束后,还有同学和老师留下来,到了很晚才离去。我和YM约好每年的中秋晚会都回学院一趟,不过今年我应该会爽约了...

Anonymous said...

因为我们需要让更多人听到⋯⋯
所以我们才能继续耐心地、不断地说。
多说,多做,那些没听过的,就从我们这里知道啦。

是很累,很烦。

但我觉得,郭教授在做的,应该就是这样。
不厌其烦,埋头苦干。:)

Anonymous said...

"这几年政府谈“双语”和“双文化”,听起来好像是某些领导人的“创见”,尤其是“双文化”,好像是这些领导人突然福至心灵的高瞻远瞩。于是,全国上下都开始不只要“双语”,还要全力以赴的达到“双文化”的目标。"

哇。老师言重了。“这几年”的(新)双文化口号其实是李慧玲给“某些领导人”出的IDEA。有白纸黑字可查。可能李慧玲在很久之前曾经被郭振羽灌过顶。

柯思仁 said...

我们总是这样喋喋不休,有些人听到很烦呢。那天,SF说,她对某人说,这些人好愿意说不好听的话,表示他们还关心这个地方,到了一天,他们都不说话了,那才是严重。某人听了,显得惊讶。

嘿嘿,有些人那么自以为是,说多了也就以为是自己的发明。既然是领导人说出来的话,在媒体中报道出来,听在人们耳里,又有谁会知道原来那个有创意的概念竟然不是他提出来的。

Anonymous said...

那算不算是剽窃?哇,要是在学术界里,算是几严重一下,不过在政治界里,应该是家常便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