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有见过他,我是说,见过他的真人。不过,过去的二十几年,在媒体上常常看到他的出现。主流媒体,包括电视和报纸,他被“再现”,让作为读者和观众看到,我们应该看到的那个他。于是,人们的心目中,都有一个从主流媒体里的再现,而获得的认知。昨天,10月1日,他过世后的一天,所有媒体都对他的一生进行详细的评述,各方人物也对他有所评价。这次的再现,让人们看到他的一面,是过去在媒体上少见到的。是同样的这个人吗?我不禁暗自问。不过,他的离世,倒是一个无论如何再现都不会有改变的事实。是的,总有一丁点的事实,这个世界。即使那也是一个文本,那个某某人过世的新闻,也不过是一个文本。我们要怎样阅读?我们从这个文本和相关的各种文本,要阅读出什么意义?我们面对这些文本,有能力去阅读吗?我们要阅读这个文本,还需要得到许许多多其他的文本。能够得到吗?
很多人去吊唁,很多人把他看成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一种精神的代表。的确是的,当他离开的此刻,或者瞬间,这种代表的意义特别强烈。不过,一个时代过去了。任何一个时代都会过去的。任何一种精神都会成为过去。尤其是在这个以务实为理念的岛国。
昨晚看电视新闻,看到詹时中前去吊唁,被记者访问。我大大地吃了一惊。他显得那么羸弱,背驼得直不起来,说话那么慢,有气无力。
我不忍再看下去,把电视关了。
9 comments:
老师,怎么那么灰……
部落格的题目已经说了.独自在家乡为异客.
对不起,美银。批评和诽谤,有时是一条模糊的线。
而且,我认为用一个名词,概括任何一个人,都是不公平的。这种做法,消除细节,让人只看到一个刻板印象。某一个人的某一个言行,我们可能认为不恰当,不过,不能够就如此把他其他方面的功过都掩盖掉。这也不是应有的一种深刻而诚恳的批评态度。
同意。
也因此我的重点在最后那句。
抱歉。
eh 气氛好像变得有些严肃。ehem* ehem*
请不要沉默太久,因为。。。
“...原来最残忍的表情竟是没有情绪~~”
意境深远,尤其最后一句。
語言符碼不是像標籤一樣,一出現,既揭露了一些,又遮蔽了一些嗎?
缺少其他文本的參照,島國的詮釋條件真的不同。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