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在中文系教书的老师,常常有人问我跟新加坡的华文有关的问题。我的回答,很可能并不是问问题的人所预期的,也许,不只答非所问,还挑战了他们的问题的出发点。
其中最常听到的问题是:你认为现在学生的华文程度怎样?
我的回答:这个问题并不是很公平,我也没有办法用简单的一两句话回答。有很好的,也有需要提升的。概括地回答对谁都是不公平的,而且往往抹杀了最重要的细节。我需要知道的是每个学生的情况和问题,才有可能给他们个别的协助和引导。
很多人认为,现在学生的华文程度越来越差,我并不觉得应该如此认知,而且这么说也没有什么好处。不见得说得多了,程度就会越来越好。
前阵子在大学招生展览日有个初级学院的学生问我:“我的华文不好,可以不可以报读中文系?”
我对她说:“就是因为你认为自己的华文不够好,才要来读中文系啊。”
我不认为,大学的中文系是等着接收中学训练好的华文程度很好的学生。事实上,无论是华文好不好,学生来到中文系,会发现这是一个他们没有想象过的全新的世界。这里知识浩瀚,想象丰富,创意横溢,思维深刻,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刺激的新世界。
如果在大学所学到的跟高中没什么太大的差别,这里也就不叫做大学了啊。
10 comments:
在南大读中文系,时常面对其他人的压力,他们往往质疑我们的能力、程度。我谅解他们的不体谅、不知情,但,某种程度上,对我起着影响。在人人这样的迅唤下,我也从心底觉得自己的渺小、无力。
无奈~
华文程度应该怎样衡量?或者说语言程度应该怎样衡量?
非常赞同“就是因为你认为自己的华文不够好,才要来读中文系啊”这句话。认为自己的程度已经很好的人,是很难再有进步的。
认为大学教育最重要的是思维模式的塑造。知识的累积固然重要,但做人的态度、胸襟,或者说人文素质、思考,不是更重要吗?
也许人们应该关注的不是中文系学生华文程度的高低,而是他们对于学习所持的态度。
yinghao说得太好了!大学教育最重要的是思维模式的塑造。上了柯老师的课后,我们才学会怎么思考问题?可以用什么角度来看问题?看人看事都要用多元模式来进行思考,凡事都不应简单化!
当你懂得思考时,你会觉得很累!因为......哎!
记得当初下定决心念南大中文系,友人听到的反应是:Har? 你去新加坡念中文系啊?
... ...
很懊恼,就连自己也被这种刻版印象蒙塞。
进来之后,就如老师所说,这里是一个我从来都没有想象过的全新世界,彻底地打破我的刻版印象。
或许,在人们的意识中,我们程度远不及国外中文系,但是我相信,假以时日,我们也能够发展出属于我们的特质。
嗯,對呀。
我也認爲大學生活就應該是思想上的一種衝擊。
just like what you had said: [to unlearn what we had learn]。若一直用著以前那一套學習方法、思維模式,我想大家的大學學費應該是白付了。
與其繼續議論新加坡的中文程度是不是那麽底,倒不如思考如何(或更積極的)改變、影響學生對中文的態度。
爲什麽我們常常看到問題的存在,卻又不想想怎麽解決問題………………
念中文系,我学到的不只是书本中的知识,也学会了如何用不同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去思考问题。虽然人们对中文系的刻版印象难以消除,可是我还是可以骄傲的承认自己是中文系的学生,因为只有我自己知道修读中文系对我本身有多大的意义!
谢谢你们的留言。我真的很高兴,知道你们加入南大中文系后学到那么多,尤其是思考。别的地方有没有这样的重点我不是很清楚,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们,这肯定是我们这里所强调的。当然,首先你必须认为思考是重要的。
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我相信你们也会为身为南大中文系的一分子感到自豪。
看到老师这个post感到很开心。有点说中了自己的心声。真的就是因为自认华文不好,却还是很喜欢华文,才决定来中文系的。
华文成都好与不好的定义和标准又在哪里?
标准又是有谁而定?
对不起。。 不小心打错字了。不想成为“华文程度不好的一份子”,所以坚持要誊清。
*程度
*标准又是由谁定的?
让我想起,每次别人问起在大学读什么?当我回答是中文系时,大多数反应是:用一种很质疑的表情,SURE OR NOT?又或者是:哇!你的华文很厉害lor? 再者就是:读中文,以后做什么?当老师吗?
当然,还是有少数的人给予我很诚恳与鼓励的态度。还有就是,我挺不喜欢人们把读中文系的动机与“中国蓬勃的经济发展形势”连接在一起。他们好像误解了读中文系的人,我们有那么唯利是图吗?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