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5 May 2007

答读者问:新加坡的中文系

读者在留言板上问我:新加坡中文系的特色和强项在哪里?在没有中国和台湾学生深厚的底蕴下,新加坡中文系的学生如何寻找一个定位?

这些都是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我无法为别的大学的中文系说话,只能够就我在南大中文系的情况稍作讨论。

首先,我们要问一问自己,什么是中文系?或者,我们想象中的中文系是怎样的?是一个样子吗?还是每个地方的中文系都是不同的?

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象的一个中文系,而每个社会╱社群中,也有一种对于中文系的集体想象。譬如说,以新加坡的情况来说,大多数人想象中的中文系,可能是中文程度(包括古文和白话文)深厚,又对传统的中国文学、历史、思想等有相当的认识。

这样的中文系,应该是存在于中国或台湾。不过,中国和台湾的中文系,却又有一些相异之处。非常简单的来说,中国的中文系主要以文学和语言学作为两大专业领域,而台湾的则是根据传统的经、史、子、集作为分类系统。

(读者请不要对我进行攻击,这样的概括,肯定又是对许多细节有所忽略。可是,这是部落格啊,如果要详细深入地讨论,我要写学术论文了!)

除此之外,还有英国、欧洲大陆、美国等地的中文系,也都有各自的特色。我不认为有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你想要一种怎样的中文系教育。

如果仔细了解各地的中文系,就会发现中文系课程的形成,跟当地的历史文化等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譬如说,英国的中文系(一般称之为汉学系)是在19世纪殖民主义的语境中建立起来,要了解中国,不能够只是读文学,而必须对中国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等有所认识。又如美国的中文系(一般称之为东亚系或东亚文化系),则深受美国现代文化理论的影响,而采用的理论方法与其他地方的有所不同。

那么,新加坡的中文系呢?

我们不是中国,不是台湾,也不是欧洲或美国,学生的程度和需要有所不同。纯粹复制一个别的地方已经有的中文系,是不切实际的。我们需要先理解我们的学生的情况、社会的特殊条件,以及我们希望中文系毕业的同学可以在这个环境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首先,我不认为新加坡的学生需要跟中国或台湾的中文系一样那么全面、深入的学习传统的学问。但是,他们必须有作为一个中文系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因此,文学、文化、历史、思想等方面,需要概论性的课程。

其次,我们身在一个双语的社会环境中,应该将双语视为优势而不是局限。我们可以直接用中文和英文阅读,也因此能够更直接接触中文和英文的文本。虽然,人们可能会认为我们的中文不如中国和台湾,英文不如英美。人们看成缺点之处,我的态度是,要设法看到优点,并将之转成优势。因此,以中英文的能力为基础,我们可以教学生的是阅读的方法,而不是读了多少。也因此,跨文化、跨领域的方法,应该是新加坡中文系的优势和重点。

第三,同样的,与中国的距离,也可以从劣势转为优势。从认知和批判的角度来说,距离是重要的。我们可以比较客观地对待中国,也可以参考中国以外的方法和态度。另一方面,我们也有更大的空间来对待我们学习的对象。

第四,我们不在中国,读中文系除了要读中国的事物,也应该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与中国╱中文有关的东西。譬如说,东南亚的华人历史、文化、社会,或者中文在中国以外的形态等等。这些是我们就近能够学习研究的,不必妄自菲薄而将之舍弃。

我先就想到这几个比较重要的特点,当然还有其他的没有论及。有一点要再强调的是,我认为大学教育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另外一个阶段的开始。尽量吸收知识固然重要,学得一种对待事务的方法和态度更重要。因为,当你离开大学之后,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不可能每次碰到一个问题就回到学校问你的老师应该怎样解决。老师教的,是你在未来的生命里,如何独立而又自信地面对种种意想不到的挑战。

3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很有说服力

Anonymous said...

真的很谢谢你,这么忙还肯抽空回复我的问题.
读了之后,有种释怀感.哈哈..
目前,在中国浸濡中~~因此在这里体会了中文系的另外一面...起初,有点沮丧...
对于新加坡大学的中文系,有点疑惑..
不过,谢谢你...我现在了解了...

热爱中文的话,我想任何地方都一样..
没有终点吧.

:)

刘老师 said...

跟吴的言说有异曲同工之处(别在意哦!)。

我相信独特性比普遍性更有价值。
最后一段话,值得每一个人,尤其是本地大学生认真反思。

思考的魅力,让读者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