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一个台北论坛的通知,读了之后非常感慨。这个论坛的举行,显示了体制对于学术的压迫和排挤,也让我们看到学界如何坚强的进行有学理基础的反抗。台湾学界的客观环境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但是,学者们的自立自强、勇于反思与抗斗的精神,却是让人佩服的。
***********************
台社/文化研究學會論壇
題目:從中央大學申請性/別研究博士學位學程遭拒檢討教育部學審制度
時間:2009年6月12日(週五)13:00-
地點:清大月涵堂,台北市金華街110號
主辦:台灣社會研究季刊,文化研究學會
2008年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團隊頗具學術盛名的何春蕤特聘教授、丁乃非特聘教授、白瑞梅教授、甯應斌教授等人在耕耘這個領域十餘年後,積極整合校內跨系所跨院相關師資,申請成立「性/別研究」博士學位學程,以完備在地的性/別學術研究人才養成體制。近日收到教育部公文通知此案緩議,理由全文隻字未提中央大學的性/別研究到底是否具有支撐博士班的實力,反而認為「課程規劃文化研究性質過強」「過於強調理論及方法學」。這些理由完全不理解博士研究的理論化特質,也漠視中央團隊豐富的專業研究成果,更莫名其妙的貶低文化研究的學術進路。
類似的明攻暗諷在過去幾年中屢屢出現,對文化研究這個領域的建制化努力形成或明或暗的阻撓。跨學科的文化研究在台灣蓬勃發展已經超過十年,成為學界極具活力的新興領域,雖然僅有交大社文所獨一的專業再生產建制,卻也在文化研究學會的推動下,建立起會議研討、學術出版、教學研究的集結,更已經在國科會形成次學門的榮景,然而進一步深化並推廣文化研究的專業努力卻在審查制度中一再受挫。
例如中央大學英文系作為推動文化研究發展的主力,被外文學界公認為台灣最傑出的英文系之一,然而在成立以文化研究為主要學域的博士班道路上卻飽受阻撓。2002年以「文學與文化研究」為主要發展方向提出成立博士班申請,結果教育部學審會以「文化研究已趨飽和」「與市場乃至世界學術潮流頗有差距」駁回申請。2005年提出「文化研究」博士班規劃,學審會再度駁回申請,認為「西方在文化研究、批判理論流行相當時日以後,已陸續刪除相關系所」「以文化研究、批判理論為核心領域,和國內相關研究所知發展重點有所區隔」。
和這次性/別研究博士學位學程的審查意見放在一起來看,這些緩議的理由展現了極大的共通性,對「文化研究」這個學域再三提出了各種粗淺而輕蔑的評價,反映學審會持續仰仗的學術審查者執意攔阻新興學術的發展,其傲慢與偏見已經凌駕教育部該有的公正思惟,而部分學術人的不公正和保守心態已然封殺學術生機,我們認為這些問題反應的學審制度需要被徹底檢討。
民主時代的學術體制不應縱容不公正的審查,我們決定以公共論壇的方式,邀請學審會負責人文社會領域的成員一起公開討論,革除威權時代仰仗行政權力壓制學術與社會成長的陋規。我們也將在此論壇中邀請關注學術與社會的朋友共同檢視歷次審查意見,讓學界對學審會及其所邀請的評審是否公正提出公斷,在未來能夠建立更為透明、更為尊重申請對象的雙向互動審查機制,使得學審制度更為符合乎民主原則。
主持人:
馮建三(文化研究學會監事、台社成員;政大新聞系教授)
與談人:
朱俊彰(教育部高教司第一科科長)
何春蕤(文化研究學會第四屆理事長;中央大學英文系特聘教授)
白瑞梅(中央大學英文系教授、性/別研究室成員)
朱偉誠(文化研究學會第五屆理事長;台大外文系副教授)
陳光興(文化研究學會第一屆理事長;交大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徐進鈺(台社成員;台大地理系教授)
1 comment:
台湾学界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比大陆的好多了.希望他们能坚守住阵地.新加坡的呢?嗯,也还好.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