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1 May 2009

素颜昆曲

白先勇到南大讲青春版《牡丹亭》,整个讲堂坐满了人。白先勇讲话充满感情,脸上永远带着喜悦的笑容,让听演讲的人感觉很舒服。他问,南大中文系的同学有没有读过《牡丹亭》,我说,南大中文系的同学,每一个都读过《牡丹亭》,每一个也都读过他的小说。是的,白先勇讲《牡丹亭》,面对南大中文系的同学,每一个都是知音呢。

演讲结束后,白先勇请两位主角,扮演柳梦梅的俞玖林和扮演杜丽娘的沈丰英,上台为听众表演了三段。我坐在第一排,两位演员就在我的面前,穿的是便装,脸上完全没有昆曲角色的浓妆。短短的几分钟,我倒觉得比起周末三晚总共九个小时的正式演出还要动人。两人的演唱只有笛声伴奏,清澈悦耳,表情和眼神没有浓妆的掩庇,感情流露更为生动直接,动作和台步没有层层衣衫的遮盖,也更加利落而有自然的节奏感。

昆曲之美,是一种整体的美,许许多多艺术元素加起来的一种整体。不过,演员之美,那是必须排除各种附加上去的艺术元素,让演员的表演直接感动观众。

这真是不容易做到的啊。我想起高行健对传统戏曲的程式化的反抗,追求的正是把演员从戏曲艺术作为一种形式束缚中解放出来。我又想起荣念曾,今年二月在华艺节演出的《荒山泪》,我记得很清楚,最让我感动的,正是演员穿着现代西服,脸上不化妆,没有音乐伴奏,直接又演又唱。

这种做法,在追求传统的人看来,可能会认为太前卫了。不过,艺术形式的固定下来,就成为一种惯性,而惯性往往是让人的感官和思想麻痹的。前卫,并不一定不美,只不过前卫的美学,是对于惯性的挑战和反叛。吊诡的是,前卫的美,让大多数接受惯性之麻痹的人无法接受,美的,反而就让这些人觉得是丑的了。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过于繁复的装饰有时只会让人眼花缭乱,而分了神去看、听。。。
有出席5月6日南大的那场讲座,有辛看到那三段演唱,当时也让我想到了今年华艺节的《荒山泪》 :)

没看周末那三晚的《牡丹亭》,所以不知那是个怎样的演出。即使对传统戏曲都兴趣缺缺,但对白先生为延续昆曲而抱有的那份热忱、甚至是把几近消失的艺术带到世界各地让人认识的那份心,让晚辈觉得十分敬佩。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