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2007年9月16日最近上映的一部歌舞电影《膨发飞舞》(Hairspray),歌舞场面精彩,剧情扣人心弦,人物塑造有说服力。不过,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膨发飞舞》让观众通过历史作为隐喻,思考某些当前的现实课题。
《膨发飞舞》的背景设于1962年的美国城市Baltimore,描述一个胖姑娘Tracy梦想成为电视节目的歌舞演员,虽然她能歌善舞,却被具有私心的电视台制作人以她超重为理由而淘汰。另一方面,在种族主义仍然盛行的1960年代初,电视台的节目以白人为主,不让白人和黑人同场演出,而黑人的节目也只是每个月播映一次。就像所有好莱坞电影所展示的美国式的理想主义,最后,Tracy战胜了他人对于她的肥胖的偏见,争取到在电视节目中表演的机会,而Tracy勇敢地参加黑人争取平等地位的游行,也间接使得黑人在电视节目中有一席之地。
今天我们看这部电影,也许不觉得其中对于主流意识形态有太大的挑战。不过,当我们知道这部2007年版的歌舞电影是改编自2002年的好莱坞音乐剧,而后者则是改编自1988年由另类电影导演瓦特斯(John Waters)所编导的喜剧电影,也许有不同的体会。1988年,正是冷战结束前的意识形态对峙的最后高峰期,也是里根政府的保守主义高涨的时代。虽然我们无法得知(也不需要知道)瓦特斯在这一年编导《膨发飞舞》的动机,但是,电影中展示的自由开放气氛和具有社会运动热潮的1960年代,显然在1980年代中后期的社会语境中,具有某种隐喻意义。
人们记忆中的1960年代,是一个解放的时代,也是一个争取平权运动的时代。在美国,以及西欧国家,譬如第二波的女性主义,少数种族争取公民权益的运动,以及同性恋者的平权运动,都在这个时代有积极的社会运动,不仅提高人们对于这些边缘族群的理解和意识,也为这些族群争取一些比较平等的待遇。
《膨发飞舞》里的黑人为争取在电视节目中与白人同场演出而走上街头,再现了社会运动的某个场景。Tracy以白人女孩的身份,加入黑人的游行行列,并以歌舞的形式呈现,也显示了后来者的某种理想主义的想象与感性投射。值得玩味的是,Tracy的肥胖,使她成为主流审美观念中的异类而被排挤,《膨发飞舞》的主题,正是借用肥胖作为隐喻,挑战人们习以为常的意识形态。
我们现在看Tracy的肥胖而引起的种种情节转折和高潮,觉得好笑,又具有娱乐性。可是,如果想一想肥胖者在社会中所受到的歧视,不得不承认,女性、少数种族、同性恋者的权益和社会地位,在美国这个社会中,也许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肥胖者所遭受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迫害,似乎没有太大的进展。
也许,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属于那个主流群体中的一分子,不自觉但是实际上对某个边缘族群进行迫害。就像是一个盆栽的种植者,他认为盆栽是美丽而有意境的,他把这种他认为理所当然的价值加之于这棵植物上,用铁丝和各种工具,根据他心目中的意境,把植物扭曲摆弄,不让植物自然生长。
盆栽——这是我近日看到的最震撼也最让人感觉悲哀的隐喻。与盆栽相比,《膨发飞舞》中的那种浪漫气氛和理想主义,显然离开1960年代社会运动的悲壮和惨烈颇远了。不过,《膨发飞舞》毕竟是又一部好莱坞宣扬主流意识的电影,其中的隐喻就只好由那些具有社会意识的观众自己去解读了。
倒是盆栽。任何时代都有被扭曲的盆栽,也有自以为是的盆栽种植者。也许,因此,每个时代都还有勇敢和悲壮的社会运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