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9 May 2006

Lianhe Zaobao 2006-05-25

戏剧盒重组柯思仁的戏剧人物
构架对岛国的牵挂疏离




2006-05-25

● 周文龙

  今年艺术节中,由本地剧团戏剧盒呈献,郭庆亮导演的华语舞台剧《独在家乡为异客》,集合柯思仁、黄浩威、陈子谦、Observatory乐团等本地创作精英,道出国人对岛国又爱又恨,欲走还留的复杂情感。
  故事先从本地戏剧学者及剧作者柯思仁10年前写的同名剧本开始。
  当时远在英国剑桥大学修读博士学位的柯思仁,写了这个剧本,要求戏剧盒艺术总监郭庆亮导演,后来却因为各种状况而计划耽搁了。
  前年,柯思仁与黄浩威出版了散文集《如果岛国,一个旅人》,郭庆亮读了之后感触很深。他说:“我感受到他们在书里表达的疏离感,特别是对岛国的牵挂和不舍,却又时常有离开岛国的冲动。”

集中柯思仁剧本中人物

  于是,郭庆亮开始翻回柯思仁过去的戏剧作品,如《刺客·乩童·按摩女郎》和《骨骨》等,发现这种新加坡人的吊诡状态,贯穿于所有剧本中,每个人物似乎都在寻找依附和继续漂泊之间,驻留和游走之间,寻找自己的记忆、身份及乡愁。
  “那时,我就想到何不将思仁所有故事的角色重新切割组装,结合成一个新戏,这将是很有趣的尝试。”
  《独在家乡为异客》故事从一个教授说起,他和他的学生开始电邮往来,谈起这个城市所难以抑止的落寞感,在交流中,故事深入至教授的内心世界,叙述他脑里筑构的一个个流离失所的虚构人物:老人、乩童、恐怖分子、情人和按摩女郎等。

表现作者的创作意识

  郭庆亮说:“我像是把教授的脑剖开,从高处俯览他一个个格子般的感情空间,看他的思考脉络。”
  这并不是郭庆亮第一次把作者的作品整合起来呈献。他改编导演过的舞台剧《快乐》,也是把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不同作品改编组合成一个戏。郭庆亮认为,这种以作者为中心的作品结合方式,更容易集中表现作者的创作意识,“像王尔德强调人的内在情感自由,思仁则关切环境和心灵的关系。”
  与柯思仁亦友亦徒的本地作者黄浩威也有同感。他说:“每个创作者都有自己关心的事物和想说的话,这些主题会反复地在作者的不同剧本中出现。因此,把作者的舞台作品,特别是里头的人物组合起来,看他们如何擦出火花,是一件自然的事。”
  对自称为“不负责任的父亲”的原著作者柯思仁来说,他欢迎导演任何作品上的诠释和改编。他说:“当庆亮提起要把我的戏剧作品结合起来时,我还笑说:哇,你要帮我做我的作品回顾展。”
  柯思仁觉得,把剧本放在一起,像是解开连自己本身也未曾了解的谜语,对作品有更多视角和解读空间。
  《独在家乡为异客》的音乐由本地著名乐团Obsrvatory创作,演员是2005年青年艺术家奖得主李邪,还有苏佳亮、许慧铃、杨雁雁及王欣。

陈子谦把电影融入舞台剧

  除了柯思仁和黄浩威外,《独在家乡为异客》的另一亮点,便是本地电影导演陈子谦,他将制作电影短片,将电影和舞台剧结合起来。
  陈子谦说,他的结合并非单纯呈献自己的电影短片,而是把电影融合入舞台剧里,成为舞台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他说:“舞台上会有两组影像,分前台和背景,而演员则在这两组影像里头穿梭表演。这几个不同空间的人物和影像的互动,将产生不同的视角画面和效果。”陈子谦形容这为“戏剧中的戏剧,影像中的影像”。
  陈子谦的影像内容主要是怀旧物品如60年代的邮票、唱盘、钞票等,但他表示,他使用HD摄影机,令影像充满流动性,影像最后呈献的效果将让观众“大吃一惊”,认不出原来所拍摄的物品模样。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陈子谦本来应该到法国康城出席他的电影“0430”的放映会,但为了完成《独在家乡为异客》的拍摄工作,他放弃了去康城的机会。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舞台剧,而且对我而言,这出戏表达的东西很重要。至于康城,无所谓,下次我还可以再拍一部好片送到那里参展。”他笑说。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