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今年开始追歌台,看过王雷、林如萍、许琼芳主持的几个歌台,最后决定了,我的偶像不是别人,正是刘玲玲!
刘玲玲的主持有大将之风,往往能够掌握全场的情绪,要观众笑,观众就笑,要观众鼓掌,不会有冷场。看了几个场地比较宽阔的,包括 Bukit Batok, Shunfu, Bishan, 每场少少都有四、五千人呢。而且是人来了之后,不管早来的有位子坐,晚来的要站着——其实也没有很晚来,七点半开场之前,所有的位子都坐满或占掉了——几乎没有人在十一点散场前走掉的。
刘玲玲有一个天生的本钱,就是胖。很多时候,她就是以自己的胖作为话题,加以自嘲,往往博得全场哄堂。偶尔她也会以取笑别人作为搞笑话题,但是都不会让人觉得太过缺德。这种说话和搞气氛的方式,和我的另外一个偶像黄文鸿有所神似。
每一次出场,刘玲玲都换新服装,每一次都让人惊喜。我拍了好些,但是,有的时候被她的主持给吸引住了,都忘了拍照呢。
我还买了她的两张 VCD, 而且还有她的亲笔签名的呢。以下是刘玲玲的主持风采,最后一张是她签名的神情。
今晚,刘玲玲在碧山的歌台,一开始就宣布《881》打破200万的票房纪录!恭喜恭喜! huat ah!
Thursday, 30 August 2007
Wednesday, 29 August 2007
黄浩威 《查无此城》分享会
主持人:杨君伟
日期:9 月1 日 星期六
时间:下午4 点
地点:PAGE ONE @ VIVO CITY
八方文化创作室近日推出本地作家黄浩威散文集《查无此城》,这是作者继《如果岛国 · 一个离人》(与柯思仁合著)后出版的第二本书。《查无此城》收有散文 40篇,其中包括书写新加坡感性与怀旧一面的 "岛国篇",记录留学北京四年的"古城篇",笔锋尖锐、讨论时事课题的"社论篇",以及漫谈海内外文学的"文论篇"。 1003 资讯娱乐台DJ 黄文鸿与戏剧盒艺术总监郭庆 亮为本书写序。
Labels:
阅读
Monday, 27 August 2007
庙、榕树和墙
完全没有想到,在新加坡高楼耸立、整齐干净的祖屋区里,竟然可以看到这样一间小庙。看起来像是旧时甘榜路口临时搭建起来,正中安放了一尊神像,渐渐因为香火鼎盛就安顿下来的一样。就是几根铁支架起来,上头盖上几块锌板,连墙都没有呢。
小庙旁长了一颗非常巨大的榕树,只有一棵,可是气根却长得又多又粗,长成像是好几棵树的样子。绕到旁边,更让人惊讶的是,竟然看到树根长到一面墙上,而这面墙,像是年岁已久的一个小房子拆掉之后剩下来的,那是一面山墙,近代的建筑物几乎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一面墙。而且,墙砖已经遭岁月风化得斑驳残缺,色彩黯淡。
我突然像是回到一个属于过去的空间,却不免讶异怎么会在此时此地见到这样的景观?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们知道这间小庙、榕树,以及这面墙的故事,请你告诉我。地点就在这里,大芭窑中心大牌 178 号组屋旁。
几天之后,Royston 来南大演讲完毕,我开车送他回家。经过 Yio Chu Kang Road 某段时,他指着一条小路,那是 Gerard Drive, 对我说:“里面有一个 kumpong, 是新加坡最后一个 kumpong, 你要看就要快,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拆掉了。”
我不禁想起大芭窑的庙、榕树和墙。就在热闹的街市的夹缝之中,它们的命运,也许就是在等待,什么时候被人投诉,“政府人”就会来把它们统统都拆了砍了消灭了,好让市容整齐干净起来。
小庙旁长了一颗非常巨大的榕树,只有一棵,可是气根却长得又多又粗,长成像是好几棵树的样子。绕到旁边,更让人惊讶的是,竟然看到树根长到一面墙上,而这面墙,像是年岁已久的一个小房子拆掉之后剩下来的,那是一面山墙,近代的建筑物几乎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一面墙。而且,墙砖已经遭岁月风化得斑驳残缺,色彩黯淡。
我突然像是回到一个属于过去的空间,却不免讶异怎么会在此时此地见到这样的景观?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们知道这间小庙、榕树,以及这面墙的故事,请你告诉我。地点就在这里,大芭窑中心大牌 178 号组屋旁。
几天之后,Royston 来南大演讲完毕,我开车送他回家。经过 Yio Chu Kang Road 某段时,他指着一条小路,那是 Gerard Drive, 对我说:“里面有一个 kumpong, 是新加坡最后一个 kumpong, 你要看就要快,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拆掉了。”
我不禁想起大芭窑的庙、榕树和墙。就在热闹的街市的夹缝之中,它们的命运,也许就是在等待,什么时候被人投诉,“政府人”就会来把它们统统都拆了砍了消灭了,好让市容整齐干净起来。
Labels:
如果岛国
Thursday, 23 August 2007
中医诊所
星期天到XX看中医,主要还是背痛的问题。去年是到北京同仁堂做针灸,这回改到XX,一方面是因为方便,而且是有介绍的可信的医师;另一方面,北京同仁堂的吴医师用的是“腹背相通针灸法”,我痛的是背,她针灸的却是腹部,眼睁睁的看着腹部那十几二十支针,有点怕怕。
我首先问XX的孙医师:“你要针灸哪里?”
孙医师说:“你背痛,当然是针灸背部。”
“可是,同仁堂的医师说腹背相通啊。”
孙医师说:“没听说过。”
看完诊之后,孙医师说:“里面还有两个人在做针灸,你在外面等一下,几分钟就好了。”我才发现,医师座位的后面和左边,都有浅绿色的帷幕。原来里面有人的呢!还好我没有说什么不该说的话。
果然,在外头等了几分钟后,诊室里走出一个病人,接着孙医师就来叫我进去。她在我背上扎上十几针后,就把浅绿色的帷幕拉上,走了出去。
接着,听到“叮叮”的声音,有人推门进来。然后,就有一个女子的声音开始说话。
“我的孩子这几天拉肚子拉个不停,前天五次,昨天五次,今天最糟糕,一共拉了七次。我带他去看西医,吃了药都没有好。他从来没有这样拉过肚子。他九个月了,从来没有拉到这样惨。到底是什么事情吓?”
“吃了东西不消化吧。”
“严不严重?”
“看起来应该没什么问题,吃了药就会好的。如果拉得太厉害,孩子会脱水,就要到医院吊水了。”
“吃药就会好了吗?西医给的药都没有用的!”
“你可以在孩子喝的奶水里加一点糖和一点盐,不过不要加太多就是了。”
“这样会有用啊?”
“可以让水分留在他的身体里。”
这时,突然听到 booood~ 的一声。
“啊呀,你看,他又拉肚子了。我可以在这里给他换尿布吗?”
“没关系,小孩子就是这个样子的。”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这个妈妈大概不知道帷幕后有人吧。其实,另外一张床上还有一个人在做针灸。不知道他有什么感想。还好不是有什么隐疾,否则知道有人也在听他跟医师描述病情的话,是多么尴尬的事啊。
我首先问XX的孙医师:“你要针灸哪里?”
孙医师说:“你背痛,当然是针灸背部。”
“可是,同仁堂的医师说腹背相通啊。”
孙医师说:“没听说过。”
看完诊之后,孙医师说:“里面还有两个人在做针灸,你在外面等一下,几分钟就好了。”我才发现,医师座位的后面和左边,都有浅绿色的帷幕。原来里面有人的呢!还好我没有说什么不该说的话。
果然,在外头等了几分钟后,诊室里走出一个病人,接着孙医师就来叫我进去。她在我背上扎上十几针后,就把浅绿色的帷幕拉上,走了出去。
接着,听到“叮叮”的声音,有人推门进来。然后,就有一个女子的声音开始说话。
“我的孩子这几天拉肚子拉个不停,前天五次,昨天五次,今天最糟糕,一共拉了七次。我带他去看西医,吃了药都没有好。他从来没有这样拉过肚子。他九个月了,从来没有拉到这样惨。到底是什么事情吓?”
“吃了东西不消化吧。”
“严不严重?”
“看起来应该没什么问题,吃了药就会好的。如果拉得太厉害,孩子会脱水,就要到医院吊水了。”
“吃药就会好了吗?西医给的药都没有用的!”
“你可以在孩子喝的奶水里加一点糖和一点盐,不过不要加太多就是了。”
“这样会有用啊?”
“可以让水分留在他的身体里。”
这时,突然听到 booood~ 的一声。
“啊呀,你看,他又拉肚子了。我可以在这里给他换尿布吗?”
“没关系,小孩子就是这个样子的。”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这个妈妈大概不知道帷幕后有人吧。其实,另外一张床上还有一个人在做针灸。不知道他有什么感想。还好不是有什么隐疾,否则知道有人也在听他跟医师描述病情的话,是多么尴尬的事啊。
Wednesday, 22 August 2007
戏剧盒社区演出《不知岛的名字》
社区演出 – 旅程 07
不知岛的名字
海盗是否真的曾横霸新加坡海域?“圣陶沙”对你有什么意义?想不想听一座孤立在裕朗西的牌坊诉说它的故事?
戏剧盒要带你游走我们的历史。搭乘一辆穿越时代的巴士,一起挖掘失去的记忆,揭露我们的城市与名字之间的尴尬。
由郭庆亮构思及编导,杨君伟担任副导演。许慧玲、郑光辉、吴惜爱和傅正龙联合演出及负责引导。
Monday, 20 August 2007
马来婚礼
那天经过某座组屋楼下,void deck 布置得非常漂亮,紫色和白色的系列,散发浓浓的浪漫情怀。熟悉新加坡社会环境的人,马上就可以猜想到,这里即将有一场马来人的婚礼。
现场的一端,有一个稍为高起的平台,架子上缠满了花朵,中央是一张典雅舒适的长椅。这是新郎和新娘接受祝福的地方。
一整排的长桌,就是婚礼进行时,宾客用餐的地方。整个组屋的 void deck 原本是空旷冷清的气氛,布置起来,加上柔和线条的白色和紫色的布条,以及添加生气的花草,让人期待看到一对幸福的新人,在这里接受亲友的祝贺。
不过,当我经过的时候,静悄悄的没有人。婚礼可能是在第二天举行,前一天就把现场布置妥当。一辈子的事,无论是新人,或者他们的亲人,总是会将最大的心思放在筹备工作上。
生活在新加坡这个环境,常常就会无意间接触到有点不熟悉,却又不是那么少见的文化景观。我有马来朋友,有一些还蛮谈得来的。不过,从来没有接受过邀请,出席马来人的婚礼。
有时,经过马来人婚礼的现场,看到热闹的场面,亲友们沿着长桌吃饭聊天,背景是一种我并不是太熟悉的锣鼓音乐,总会想更多一点了解这些和我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的人。
我的马来朋友,和他们见面时,有的谈剧场,有的谈文化,有的谈学术,有的谈文学。刚好都没有谈到跟结婚和婚礼有关的话题呢。
也许是语言的关系吧。我不会讲马来话,马来朋友也不讲华语。我们的沟通,是用一种大家都比较陌生的英语。用英语可以谈一些像剧场、文化、学术、文学的话题,不过,可能就不大谈生活了。
从前可不是这个样子的。马来人会讲福建话,华人也会讲马来话。那是我祖父祖母那个时代的事情了。
其实,我一直是很想学马来文的。当我知道我的中文系学生中,有好些在修读马来文,我感到很兴奋,也很佩服他们。当然,还有马来西亚来的同学,马来文已经学了十几年。对于这些同学,我只有羡慕了。
现场的一端,有一个稍为高起的平台,架子上缠满了花朵,中央是一张典雅舒适的长椅。这是新郎和新娘接受祝福的地方。
一整排的长桌,就是婚礼进行时,宾客用餐的地方。整个组屋的 void deck 原本是空旷冷清的气氛,布置起来,加上柔和线条的白色和紫色的布条,以及添加生气的花草,让人期待看到一对幸福的新人,在这里接受亲友的祝贺。
不过,当我经过的时候,静悄悄的没有人。婚礼可能是在第二天举行,前一天就把现场布置妥当。一辈子的事,无论是新人,或者他们的亲人,总是会将最大的心思放在筹备工作上。
生活在新加坡这个环境,常常就会无意间接触到有点不熟悉,却又不是那么少见的文化景观。我有马来朋友,有一些还蛮谈得来的。不过,从来没有接受过邀请,出席马来人的婚礼。
有时,经过马来人婚礼的现场,看到热闹的场面,亲友们沿着长桌吃饭聊天,背景是一种我并不是太熟悉的锣鼓音乐,总会想更多一点了解这些和我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的人。
我的马来朋友,和他们见面时,有的谈剧场,有的谈文化,有的谈学术,有的谈文学。刚好都没有谈到跟结婚和婚礼有关的话题呢。
也许是语言的关系吧。我不会讲马来话,马来朋友也不讲华语。我们的沟通,是用一种大家都比较陌生的英语。用英语可以谈一些像剧场、文化、学术、文学的话题,不过,可能就不大谈生活了。
从前可不是这个样子的。马来人会讲福建话,华人也会讲马来话。那是我祖父祖母那个时代的事情了。
其实,我一直是很想学马来文的。当我知道我的中文系学生中,有好些在修读马来文,我感到很兴奋,也很佩服他们。当然,还有马来西亚来的同学,马来文已经学了十几年。对于这些同学,我只有羡慕了。
Labels:
如果岛国
Thursday, 16 August 2007
上课
放了一个长假,终于等到开学。上个星期因为国庆日放假没有上课,今天才第一次上讲堂课。这个学期的101课,学生人数又创纪录,主修加副修的学生总共有150人之多。讲堂大概可以容纳200多个人,同学们逐渐进来,大多数坐在前面和中间的位子。看到这种情况,还没有开始上课,我就先兴奋起来。
等到大多数同学坐定,我就进入情况,准备开始讲课了。我习惯在上课前的一两个钟头,都要在一个很安静的环境里,就像是演员上场前在培养情绪。我是无法开会或其他活动一结束,马上进教室讲课的。为了那两个小时的课,我必须在内容上做足准备,也必须在情绪上做足准备。这也许是剧场的经验给我的训练和启示吧。
第一堂课,讲的是最基本的“文学是什么”。虽然是最基本,却也是最不简单的。读了这些年的书,同学们都各有不同的对于文学的认知。我的目的,却并不是给他们多一个权威式的对于文学的定义。刚好相反,我要告诉他们的,是不要相信权威的定义,而要对于众多说法进行判断,自己决定应该要接受怎样的定义,甚至是要自己为文学创造一个定义。
我告诉他们,不要期待我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答案,如果他们在上了我的课之后,感到更加困惑,那就对了。因为,这表示他们已经开始必须思考,也就是要自己做出判断。
这应该就是大学的意义吧。大学并不只是要传授某种可以量化的知识,而是要学生建立思考的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是有的,而且也是老师的学术研究所累积起来的成果。而只有通过在知识传授过程中,也才能够讨论思考的方法和意义。
上完两个小时的课,我回到办公室。看到我的老师和同学,好些都关心地问我:“你怎么看起来那么累?”
我说:“是啊,因为我刚上完讲堂课呢。”
我想起和我合作过的演员,当他们完成一场演出之后,回到后台,大概也就是向我上完课的这个模样了。
众多一年级的学生之中,有一个是去年上过同样的课的PJ. 不知道对她来说,今年的“表演”和去年的“表演”有什么不同?
等到大多数同学坐定,我就进入情况,准备开始讲课了。我习惯在上课前的一两个钟头,都要在一个很安静的环境里,就像是演员上场前在培养情绪。我是无法开会或其他活动一结束,马上进教室讲课的。为了那两个小时的课,我必须在内容上做足准备,也必须在情绪上做足准备。这也许是剧场的经验给我的训练和启示吧。
第一堂课,讲的是最基本的“文学是什么”。虽然是最基本,却也是最不简单的。读了这些年的书,同学们都各有不同的对于文学的认知。我的目的,却并不是给他们多一个权威式的对于文学的定义。刚好相反,我要告诉他们的,是不要相信权威的定义,而要对于众多说法进行判断,自己决定应该要接受怎样的定义,甚至是要自己为文学创造一个定义。
我告诉他们,不要期待我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答案,如果他们在上了我的课之后,感到更加困惑,那就对了。因为,这表示他们已经开始必须思考,也就是要自己做出判断。
这应该就是大学的意义吧。大学并不只是要传授某种可以量化的知识,而是要学生建立思考的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是有的,而且也是老师的学术研究所累积起来的成果。而只有通过在知识传授过程中,也才能够讨论思考的方法和意义。
上完两个小时的课,我回到办公室。看到我的老师和同学,好些都关心地问我:“你怎么看起来那么累?”
我说:“是啊,因为我刚上完讲堂课呢。”
我想起和我合作过的演员,当他们完成一场演出之后,回到后台,大概也就是向我上完课的这个模样了。
众多一年级的学生之中,有一个是去年上过同样的课的PJ. 不知道对她来说,今年的“表演”和去年的“表演”有什么不同?
Labels:
校园遗事
Monday, 13 August 2007
新书介绍:杨君伟《伟言耸听》
他不甘原地踏步,不愿虚度光阴。
新加坡青年文化人杨君伟,从电台广播室跨进理工学院讲堂,将风声雨声、国事家事,以及各种世态人情,化为富有逻辑思维和激发思考的文字,与广大读者分享对生活的感动。
《伟言耸听》收录杨君伟三年来为青少年报刊及时尚杂志撰写的 57 篇专栏文章,用创意、感性和激情,再三品味生活。
本书另一特色是颇有才情的画家阿果为君伟的文字配上多幅插图,其内涵、意境、趣味不让几米。君伟的文字加上阿果的插图,使读者在思想上、感官上得到双重享受。
活动 1:《伟言耸听》发布会
日期时间:2007年8月18日(星期六)下午4点
地点:Page One,VivoCity
活动 2:《伟言耸听》图文对话Post-It展
日期:2007年9月1日至23日(抽奖活动于9月23日下午4点)
地点:Page One, VivoCity
活动 3:《伟言耸听》分享会
日期:2007年9月8日(星期六)
时间:下午4点
地点:纪伊国屋书局 Kinokuniya Bookstores, Ngee Ann City
活动 4:《伟言耸听》交流会
日期:2007年9月22日(星期六)
时间:下午3点
地点:国家图书馆地下一楼多元用途厅
Labels:
阅读
Sunday, 12 August 2007
用自己的方式认识过去
《联合早报》 2007年8月12日
第一时间看了陈子谦的新作《881》。电影叙述的是一对执著于歌唱的年轻女子“木瓜姐妹”,她们的歌台奋斗和个人命运。陈子谦这次将关注重点放在“七月歌台”,一个生命力坚韧而且非常活跃的,可是却又向来少被文化界和知识界重视的文化现象。如果说《15》是关于抽离过去、隔绝未来的当下,《4:30》是对于未来时态的情感联系的想象,那么,《881》则是回到过去,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意建构一种对于传统的认知和感受。
我原本早在两个星期前就有机会看《881》的预映,可是,那晚已经订了票看陈彬彬的《备忘录》。这部纪录片也是关于过去,说的是历史的记录者与历史的受害者。片中一个老人,曾经拍了大量早年新加坡乡村生活的胶卷,却无法记得那些影像的具体语境。一个英籍老妇,曾经用相机拍下许多已经消失的建筑物的照片,如今却孤独地卧病在床,老妇和她的照片主题,都被社会遗忘。还有韩山元,激动地说起50年代学生运动被扭曲的往事,却表示就算他说了,现在的年轻人也无法理解。
陈子谦和陈彬彬用他们的影片,表述和记录一些被社会主流所遗忘或忽视的过去。这些都是我们在历史教科书和学校课程中,或任何主流媒体和宣传性质的材料中所无法看到的,可是,却又那么深刻的组成我们社会的过去和现在的内容。
如果不是他们的影片,也许多数的新加坡人无法想象,在这个我们共同的空间里,曾经有过这些人事物的存在。人们现在所看到和记得的,是乌节路的消费活动,是虚构的鱼尾狮神话,是刺激物质欲念的股市和房市,是贯彻怕输精神的建国史。对于那些无法纳入这些主流意识形态的东西,人们都很自然的将它们排除在关注范围之外。
《881》里的姐姐学业成绩优秀,是名校的毕业生,却不愿意踏上主流社会所认可的成功之路,而选择了歌台这个民间底层的生活空间。她的母亲因此把她赶出家门,始终不能够原谅女儿的选择。这个隐喻其实并不新鲜,每一个时代都有这种反抗主流的力量。只是,反抗成功的就成为正统的历史,成为另一波的主流意识形态;失败的,就被人们遗弃和遗忘。
就像《备忘录》里那个英籍老妇。她躺在病床上,眼睛看不见了,手脚也不大能够活动。她说:“我唯一感到遗憾的事,是当我还有机会的时候,没有离开新加坡回到英国。新加坡不是一个让人能够老死的地方。”无论是她年轻时候的追求,或者她年迈时候的存在,在这个社会里,都没有一席之地。可是,难道她早一点就不能够领悟到这个道理吗?
陈子谦和陈彬彬,就没有这种领悟。其实,还有很多人,譬如说,为安柏路23号别墅和布莱德路的青龙木请命的人,为陈平和方壮壁出书写传的人,研究地方戏曲和宗乡会馆的人,他们都没有这种领悟。不过,当他们像那个英籍老妇那样垂垂老矣,是不是心中会有那个“唯一感到遗憾的事”?
《881》和《备忘录》上映的此刻,正是新加坡举国欢庆8月国庆之时,这两部电影,在那铺天盖地的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热潮之中,显得有点格格不入,甚至闪烁着嘲讽的暗光。因为《881》的提醒,我也想起了在这个热闹的月份,其实还有另外一批为数众多的人,正在庆祝另外一个和国家没有关系的节日——中元节。
国庆日是由各个政府部门动员最庞大的资源,由上而下,冀望带领民众建构一个共同的国家认同。根据官方制定的蓝图,民众被动地将自己放置在蓝图中的一个适当位置。反观中元节,则是传统上民间自动自发形成的一种集体活动,不需要任何宣传机器的推动而能够持续散发活力,甚至连主流社会也想要从他们的活动中分得经济利益。
只是,时间上差不多重叠的国庆日和中元节,却又那么干脆利落地将新加坡的两个几乎隔绝的空间划分得泾渭分明。我不禁怀疑,若干年后,如果中元节的经济价值消失了,人们是不是还会记得这个曾经庞大的社会空间?还是得等待像陈彬彬这样的导演,把它像文物一样,带着平淡而无法掩藏哀伤的情绪,向少数关心非主流叙述的观众展示?如果还有这样的观众的话。
第一时间看了陈子谦的新作《881》。电影叙述的是一对执著于歌唱的年轻女子“木瓜姐妹”,她们的歌台奋斗和个人命运。陈子谦这次将关注重点放在“七月歌台”,一个生命力坚韧而且非常活跃的,可是却又向来少被文化界和知识界重视的文化现象。如果说《15》是关于抽离过去、隔绝未来的当下,《4:30》是对于未来时态的情感联系的想象,那么,《881》则是回到过去,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意建构一种对于传统的认知和感受。
我原本早在两个星期前就有机会看《881》的预映,可是,那晚已经订了票看陈彬彬的《备忘录》。这部纪录片也是关于过去,说的是历史的记录者与历史的受害者。片中一个老人,曾经拍了大量早年新加坡乡村生活的胶卷,却无法记得那些影像的具体语境。一个英籍老妇,曾经用相机拍下许多已经消失的建筑物的照片,如今却孤独地卧病在床,老妇和她的照片主题,都被社会遗忘。还有韩山元,激动地说起50年代学生运动被扭曲的往事,却表示就算他说了,现在的年轻人也无法理解。
陈子谦和陈彬彬用他们的影片,表述和记录一些被社会主流所遗忘或忽视的过去。这些都是我们在历史教科书和学校课程中,或任何主流媒体和宣传性质的材料中所无法看到的,可是,却又那么深刻的组成我们社会的过去和现在的内容。
如果不是他们的影片,也许多数的新加坡人无法想象,在这个我们共同的空间里,曾经有过这些人事物的存在。人们现在所看到和记得的,是乌节路的消费活动,是虚构的鱼尾狮神话,是刺激物质欲念的股市和房市,是贯彻怕输精神的建国史。对于那些无法纳入这些主流意识形态的东西,人们都很自然的将它们排除在关注范围之外。
《881》里的姐姐学业成绩优秀,是名校的毕业生,却不愿意踏上主流社会所认可的成功之路,而选择了歌台这个民间底层的生活空间。她的母亲因此把她赶出家门,始终不能够原谅女儿的选择。这个隐喻其实并不新鲜,每一个时代都有这种反抗主流的力量。只是,反抗成功的就成为正统的历史,成为另一波的主流意识形态;失败的,就被人们遗弃和遗忘。
就像《备忘录》里那个英籍老妇。她躺在病床上,眼睛看不见了,手脚也不大能够活动。她说:“我唯一感到遗憾的事,是当我还有机会的时候,没有离开新加坡回到英国。新加坡不是一个让人能够老死的地方。”无论是她年轻时候的追求,或者她年迈时候的存在,在这个社会里,都没有一席之地。可是,难道她早一点就不能够领悟到这个道理吗?
陈子谦和陈彬彬,就没有这种领悟。其实,还有很多人,譬如说,为安柏路23号别墅和布莱德路的青龙木请命的人,为陈平和方壮壁出书写传的人,研究地方戏曲和宗乡会馆的人,他们都没有这种领悟。不过,当他们像那个英籍老妇那样垂垂老矣,是不是心中会有那个“唯一感到遗憾的事”?
《881》和《备忘录》上映的此刻,正是新加坡举国欢庆8月国庆之时,这两部电影,在那铺天盖地的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热潮之中,显得有点格格不入,甚至闪烁着嘲讽的暗光。因为《881》的提醒,我也想起了在这个热闹的月份,其实还有另外一批为数众多的人,正在庆祝另外一个和国家没有关系的节日——中元节。
国庆日是由各个政府部门动员最庞大的资源,由上而下,冀望带领民众建构一个共同的国家认同。根据官方制定的蓝图,民众被动地将自己放置在蓝图中的一个适当位置。反观中元节,则是传统上民间自动自发形成的一种集体活动,不需要任何宣传机器的推动而能够持续散发活力,甚至连主流社会也想要从他们的活动中分得经济利益。
只是,时间上差不多重叠的国庆日和中元节,却又那么干脆利落地将新加坡的两个几乎隔绝的空间划分得泾渭分明。我不禁怀疑,若干年后,如果中元节的经济价值消失了,人们是不是还会记得这个曾经庞大的社会空间?还是得等待像陈彬彬这样的导演,把它像文物一样,带着平淡而无法掩藏哀伤的情绪,向少数关心非主流叙述的观众展示?如果还有这样的观众的话。
Saturday, 11 August 2007
Phnom Penh Central Market
Phnom Penh 最迷人的地方,除了皇宫和博物馆(以后有机会再谈),就是这个生活气息弥漫的 Central Market. 用柬埔寨话,叫做 Phsar Thmey.
这座建于1937年,Art-deco 风格的建筑物,在杂乱热闹的店屋和人潮之中,像是一个外星人降陆地球后建起来的科学研究中心,有点不协调,却又成为附近最引人注目的景点。
进到里面,中央的庞大的 dome 部分,气派恢宏,许许多多的小摊位,摊主和顾客,都显得渺小。
我站在这里,仰头看着 dome 的内部结构,手里拿着相机,根本就是一个笨游客的样子呢。
Central Market 的里里外外,有非常多各种各样的摊位,从以游客为对象的银器和丝织品,到电器、日常生活用具、衣饰、珠宝、仿冒的名牌货、熟食、菜市等等,让人眼花缭乱。不少摊位是华人开的,看到我们走过,都跟我们讲华语!
这是入口处的一个摊位,摆满挂满了各种银器。
走出 Central Market, 外头的路边,停满了 tuk tuk 和 motor-taxi. 其实,Central Market 虽然是在旅游书中列出的首选地点,指明是旅客必到,那里的旅客其实并不算多,本地人还是最主要的。这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却也成为最吸引游客的地方。
这是我在 Phnom Penh 经历的最有活力的一个场景。我们虽然是游客,却不是在一个纯粹与特别制造给游客的环境中,而是进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感受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气息。
这座建于1937年,Art-deco 风格的建筑物,在杂乱热闹的店屋和人潮之中,像是一个外星人降陆地球后建起来的科学研究中心,有点不协调,却又成为附近最引人注目的景点。
进到里面,中央的庞大的 dome 部分,气派恢宏,许许多多的小摊位,摊主和顾客,都显得渺小。
我站在这里,仰头看着 dome 的内部结构,手里拿着相机,根本就是一个笨游客的样子呢。
Central Market 的里里外外,有非常多各种各样的摊位,从以游客为对象的银器和丝织品,到电器、日常生活用具、衣饰、珠宝、仿冒的名牌货、熟食、菜市等等,让人眼花缭乱。不少摊位是华人开的,看到我们走过,都跟我们讲华语!
这是入口处的一个摊位,摆满挂满了各种银器。
走出 Central Market, 外头的路边,停满了 tuk tuk 和 motor-taxi. 其实,Central Market 虽然是在旅游书中列出的首选地点,指明是旅客必到,那里的旅客其实并不算多,本地人还是最主要的。这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却也成为最吸引游客的地方。
这是我在 Phnom Penh 经历的最有活力的一个场景。我们虽然是游客,却不是在一个纯粹与特别制造给游客的环境中,而是进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感受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气息。
Wednesday, 8 August 2007
881: 陈子谦的商业片
陈子谦要证明给电影评论家看,他不只是《15》中的一个愤怒青年,也不只是《4:30》中的艺术电影导演,他也可以拍商业片,而且可以 song2 得淋漓尽致,无与伦比!
但是,由于陈子谦的艺术的 touch, 《881》就不仅是一部普通的商业片了。看商业片的观众,可以尽情笑到 peng, 也可以为了电影中的声光色影,尤其是夸张的服装造型,而目瞪口呆。其中相当多细节,却也使得《881》更有值得玩味的层次,而不是看了笑了就可以忘记的那种商业片。
最让我深思的,是《881》对“歌台”的态度,是一种对于神明的崇拜。“歌台”被叙述成一种传统,电影中的每个人用一种“继承”的方式来对待。
什么是“传统”?我的“传统”和你的“传统”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有没有一种“我们的”传统?谁是“我们”?作为一个集体中的个体,“我的”传统是不是可以和“我们的”传统不一样?
这么一想,突然发现“传统”真是一个可怕的概念啊。
但是,由于陈子谦的艺术的 touch, 《881》就不仅是一部普通的商业片了。看商业片的观众,可以尽情笑到 peng, 也可以为了电影中的声光色影,尤其是夸张的服装造型,而目瞪口呆。其中相当多细节,却也使得《881》更有值得玩味的层次,而不是看了笑了就可以忘记的那种商业片。
最让我深思的,是《881》对“歌台”的态度,是一种对于神明的崇拜。“歌台”被叙述成一种传统,电影中的每个人用一种“继承”的方式来对待。
什么是“传统”?我的“传统”和你的“传统”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有没有一种“我们的”传统?谁是“我们”?作为一个集体中的个体,“我的”传统是不是可以和“我们的”传统不一样?
这么一想,突然发现“传统”真是一个可怕的概念啊。
Monday, 6 August 2007
吃在金边:Romdeng
在 Siem Reap 和 Phnom Penh 的几天,很意外地吃到很多很好吃的东西,尤其是在 Phnom Penh, 除了柬埔寨道地的美食,还有不少有创意的结合各地风味的食物。某一个程度上,泰国烹饪和柬埔寨应该是近亲关系吧,虽然有的餐牌上特别注明某一些是泰国菜,但注明是柬埔寨特色菜的好些也用与泰国菜相似的香料。
我们在 Phnom Penh 的最后一次午餐,是另外一家餐馆的老板介绍的这家叫做 Romdeng 的餐馆。
Romdeng 是非营利机构 Street Friends 为街童提供饮食服务训练的餐馆。这些街童在接受基本训练之后,就到 Romdeng 进行第二阶段的实际为顾客服务的实习。
从厨房里的一切工作,到餐馆里接待客人,都是这些实习生亲自做的,不过,都有导师在旁指导督促。我们在点菜时,服务生站在我们桌前,他们的导师则站在他们身边,随时进行指点。我们和导师聊起,知道在厨房里的情况也是类似,菜都是实习生做的,不过,导师在上菜前都会先试过,并给他们意见。
以下就是我们叫的菜,每一道都非常美味。
这是餐前菜,柬埔寨每一家餐馆都有的春卷。这道春卷却蛮特别的,春卷皮下有一层厚厚的芋头,香味特殊而诱人。
我们在 Phnom Penh 的最后一次午餐,是另外一家餐馆的老板介绍的这家叫做 Romdeng 的餐馆。
Romdeng 是非营利机构 Street Friends 为街童提供饮食服务训练的餐馆。这些街童在接受基本训练之后,就到 Romdeng 进行第二阶段的实际为顾客服务的实习。
从厨房里的一切工作,到餐馆里接待客人,都是这些实习生亲自做的,不过,都有导师在旁指导督促。我们在点菜时,服务生站在我们桌前,他们的导师则站在他们身边,随时进行指点。我们和导师聊起,知道在厨房里的情况也是类似,菜都是实习生做的,不过,导师在上菜前都会先试过,并给他们意见。
以下就是我们叫的菜,每一道都非常美味。
这是餐前菜,柬埔寨每一家餐馆都有的春卷。这道春卷却蛮特别的,春卷皮下有一层厚厚的芋头,香味特殊而诱人。
这是用很多香料和辣椒炒的鸡肉,味道蛮重的,却也很开胃。
我也用茄子炒猪肉碎,不过,这道的茄子吃起来像先连皮在炭火上烤熟,再把皮剥掉才下锅,吃起来有碳烤的味道。加上猪肉碎炒起来,却又香而不油腻。
很特别的一道菜,莲藕炒牛肉。我们一般用的莲藕都是蛮大根的切片,他们用的却是整根细细的莲藕,咬起来有一点韧性。
最特别最好吃的是这道菜了:用猪肉碎包着嫩椰肉,切成一段一段,烤得香喷喷的。猪肉的鲜味和嫩椰肉的鲜味完全不同,却又那么相辅相成。
最后,难免要以甜品来总结一餐。里头是糯米粉包甜玉米,外面洒上很多的椰丝,再加上糖浆。完美的结局。
Romdeng Restaurant
#21 Street 278 Phnom Penh
Tel: 092-219-565
Email: gustav.friends@everday.com.kh
卡片上的介绍是: a non-profit restaurant for former street youth learning cooking and serving.
这些街童在 Romdeng 完成第二阶段的实习后,就到另外一家餐馆进行第三阶段。我们也去了,感觉没有 Romdeng 好,可能是因为菜色比较西式或 fusion, 不过还是值得一试。这家餐馆是:
Friends Restaurant
#215 Street 13 Phnom Penh
Tel: 012-802-072
Email: gustav@friends-international.org
在 Friends 则没有导师了,完全是街童自己经营。介绍是: a not for profit Tapas style restaurant run by former street youths in training.
我也用茄子炒猪肉碎,不过,这道的茄子吃起来像先连皮在炭火上烤熟,再把皮剥掉才下锅,吃起来有碳烤的味道。加上猪肉碎炒起来,却又香而不油腻。
很特别的一道菜,莲藕炒牛肉。我们一般用的莲藕都是蛮大根的切片,他们用的却是整根细细的莲藕,咬起来有一点韧性。
最特别最好吃的是这道菜了:用猪肉碎包着嫩椰肉,切成一段一段,烤得香喷喷的。猪肉的鲜味和嫩椰肉的鲜味完全不同,却又那么相辅相成。
最后,难免要以甜品来总结一餐。里头是糯米粉包甜玉米,外面洒上很多的椰丝,再加上糖浆。完美的结局。
Romdeng Restaurant
#21 Street 278 Phnom Penh
Tel: 092-219-565
Email: gustav.friends@everday.com.kh
卡片上的介绍是: a non-profit restaurant for former street youth learning cooking and serving.
这些街童在 Romdeng 完成第二阶段的实习后,就到另外一家餐馆进行第三阶段。我们也去了,感觉没有 Romdeng 好,可能是因为菜色比较西式或 fusion, 不过还是值得一试。这家餐馆是:
Friends Restaurant
#215 Street 13 Phnom Penh
Tel: 012-802-072
Email: gustav@friends-international.org
在 Friends 则没有导师了,完全是街童自己经营。介绍是: a not for profit Tapas style restaurant run by former street youths in training.
Sunday, 5 August 2007
Keo and his tuk tuk
从 Siem Reap 回来之后不久,就接到 Keo 的电邮。想到当时没有跟他拍照,就问他有没有照片可以给我放在我的 blog, 昨天他寄来了照片。
下一回如果你到 Siem Reap 找 Keo, 就认得他和他的 tuk tuk 了。
Friday, 3 August 2007
同不同 Does likeness matter?
我的剧本《独在家乡为异客》中的一场,将在这个活动中朗读。参与朗读的演员包括陈惠玲(Serene Chen)、吴美箬(Judy Ngo)、杨君伟。
--------------------------------------------
同不同 Does likeness matter?
新加坡华文文学中的同志课题/内容在不同的角落中已各自精彩。这一次,《同不同》将把这些文字转化为共同呼吸的对话和表述。
来自不同领域的创作人将以诗歌、散文、小说、剧本汇成姿态迥异的对话。参与作者包括学者兼剧作家柯思仁、作家黄浩威、年轻作者邓倩兮、胡爱妮、孔思敏等。这个论坛将探索新加坡华文文学(原创与翻译)中的禁忌之恋和非主流志向。
日期:8月4日(星期六)
时间:7.30 pm
地点:Theatreworks 72-13 [怎样去?]
入场免费。
《同不同》是 Indignation 2007 的其中一项活动,由新加坡同志权益组织《我等之辈》 (People Like Us) 主办。有关详情,可在网站 http://www.plu.sg/indignation 查询。
Queer-themed Chinese writing has found a place in Singapore's literary landscape, individually. Now they will come together at this groundbreaking event, for dialogue and expression. Celebrating diversity, this promises to be a literary treat for all.
Featuring academic and playwright Quah Sy Ren, writer Ng How Wee, young writers Teng Qian Xi, Irene Oh, Hong Si Min and more, the audience will be treated to a forum wherein the intricacies of forbidden love and its inspiration, as spoken through Singapore Chinese literary works (original and translated), are explored.
This forum will be conducted in Mandarin.
Date: 4th August (Saturday)
Time: 7.30 pm
Venue: Theatreworks 72-13
Admission is free.
--------------------------------------------
同不同 Does likeness matter?
新加坡华文文学中的同志课题/内容在不同的角落中已各自精彩。这一次,《同不同》将把这些文字转化为共同呼吸的对话和表述。
来自不同领域的创作人将以诗歌、散文、小说、剧本汇成姿态迥异的对话。参与作者包括学者兼剧作家柯思仁、作家黄浩威、年轻作者邓倩兮、胡爱妮、孔思敏等。这个论坛将探索新加坡华文文学(原创与翻译)中的禁忌之恋和非主流志向。
日期:8月4日(星期六)
时间:7.30 pm
地点:Theatreworks 72-13 [怎样去?]
入场免费。
《同不同》是 Indignation 2007 的其中一项活动,由新加坡同志权益组织《我等之辈》 (People Like Us) 主办。有关详情,可在网站 http://www.plu.sg/indignation 查询。
Queer-themed Chinese writing has found a place in Singapore's literary landscape, individually. Now they will come together at this groundbreaking event, for dialogue and expression. Celebrating diversity, this promises to be a literary treat for all.
Featuring academic and playwright Quah Sy Ren, writer Ng How Wee, young writers Teng Qian Xi, Irene Oh, Hong Si Min and more, the audience will be treated to a forum wherein the intricacies of forbidden love and its inspiration, as spoken through Singapore Chinese literary works (original and translated), are explored.
This forum will be conducted in Mandarin.
Date: 4th August (Saturday)
Time: 7.30 pm
Venue: Theatreworks 72-13
Admission is free.
Thursday, 2 August 2007
节奏
从柬埔寨回来,泄了两天半的肚子。这真是相当不可思议,尤其是想起在柬埔寨的时候,我的通便竟然是从来没有过的顺畅,而且都是“美美”的。wah lao, i am talking about shit and shitting here!! pardon me for the vulgarity...
回来之后,特别不能够适应的是生活的节奏。前天到一家小餐馆吃饭,突然发现那里的侍者几乎都是用跑的!从一桌跑到另一桌,从厨房跑到柜台。以前没有发现呢。
最教人吃惊的是,当我走到柜台准备结账的时候,还没有走近,看到柜台后的a untie 在敲打键盘,我才在柜台站稳,auntie 就抬起头来说:“三十七块六毛半。”我还以为她是对一个可能是在我的后面的侍者说话,愣了一下,才发现她是对我说话。
what kind of place is this? she must be alien. or i am alien.
当我想起,我回到自己的国家,竟然没有办法好好大便,我真的很沮丧。
亲爱的读者,下次告诉你,我在柬埔寨吃了什么东西,这么好大便。
回来之后,特别不能够适应的是生活的节奏。前天到一家小餐馆吃饭,突然发现那里的侍者几乎都是用跑的!从一桌跑到另一桌,从厨房跑到柜台。以前没有发现呢。
最教人吃惊的是,当我走到柜台准备结账的时候,还没有走近,看到柜台后的a untie 在敲打键盘,我才在柜台站稳,auntie 就抬起头来说:“三十七块六毛半。”我还以为她是对一个可能是在我的后面的侍者说话,愣了一下,才发现她是对我说话。
what kind of place is this? she must be alien. or i am alien.
当我想起,我回到自己的国家,竟然没有办法好好大便,我真的很沮丧。
亲爱的读者,下次告诉你,我在柬埔寨吃了什么东西,这么好大便。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