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8 April 2008

空白

人生中往往有一些空白的片段,零零落落的出现在生命的某些时刻。当然,如果严格来说,生命是不可能出现真正的空白的,在这个语境中,空白只是个隐喻。

我的部落格已经有近十天没有更新内容,而我又不是出国、无法上网。我心里时常都记挂着,想要写一些什么,可是,就是没有时间把一些想说的话比较完整的写出来。在我的部落格档案中,已经有了好几个 drafts, 总是没有完成,也就没有上载。

写部落格已经成为一种 commitment, 不只是对读者的,也是对自己的 commitment. 就像我固定常看的几个部落格,如果超出平常的时间间隔,没有看到更新,我就会开始有各种想象。

生命是不可能出现真正的空白的。有的,是被各种事物所填补或充斥,这些事物,有一些是长期的耕耘,短时间看不到也拿不出去,所以也就没有在部落格上出现,要等到准备完善了才公开露面。有一些则是无可奈何的占据了我的生命,不想要但却无法避开。

有时候,我宁可生命中出现真正的空白,而不只是隐喻式的空白。

不过,那是不可能的。那样的空白,真正的也仍然是隐喻式的,将是没有止尽。

Saturday, 19 April 2008

Birthday Party @ Barracks

每年四月,一起庆祝父亲和舅舅的生日,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家庭传统。舅舅的生日是15日,父亲的则是19日,两人只相差四天。而且,他们都是生肖属猴,不过差了一轮12年。

今年,我特别选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地方,就是在目前最 in 的 Dempsey Road, 有一家叫做 Barracks 的餐馆。特别的地方在于餐馆里有几个不同主题的厢房,不久前来参观过,不过没有吃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温室”,也就是 greenhouse. 真的是一个温室呢,里面还种了许多植物。我想,很可能当年这栋建筑还是 CMPB 的时候,这个地方已经是一个温室了。我两个星期前就订了这个温室,当时还担心订不到呢。我特地订早一点,六点半,好在阳光下看看温室的样子。



整个温室,就是一张长桌,一共十二个位子,刚好容纳我们两家人。五岁和三岁的两个外甥女,可以自由的在这个空间里乱跑乱叫,不会吵到其他的客人。往外望出去,是一整片茂盛的热带丛林,难得新加坡有这样一个吃饭的环境。单单是为这个环境,就已经很值得了。餐馆的食物也蛮不错的,最特别的就是这道餐前菜,一条整整一公尺长的香肠!

吃过饭后,侍者捧着这个蛋糕一面唱生日歌一面走进温室,进来后才发现两个 birthday boys 少了一个!大家找来找去忙了半天,原来父亲刚好上厕所。侍者赶快把蛋糕上的蜡烛吹灭,说等一下再来过。哈!

蛋糕是表妹买的冰淇淋蛋糕,上面的文字还蛮特别的:Happy Birthday to OUR DADS!

天黑了后,我们就在这个相当暗的温室里用餐,温室里只点了几盏很弱的灯。里面开了冷气,外面的气温相当高,整个温室的玻璃墙外层都结上了雾水。大外甥女 EX 跑到外头在玻璃墙上画画,表妹在温室里隔着玻璃墙跟她玩。下面这张表弟拍的照片,我最喜欢,有种半虚半实的感觉,像是一个小女孩的幻想世界呢。

Monday, 14 April 2008

台湾小吃



在新加坡要找一家好吃的台湾牛肉面,不是太容易。有一次,意外发现这家“顶好台湾小吃”。除了相当道地的牛肉面,还有很好吃的当归牛肉面线、卤肉饭、鸡排饭,都很有台湾的味道。其他的小吃,有盐酥鸡、蒜泥白肉、盐水鸭等等,还有锅贴和小笼包,甜品豆沙窝饼则是老板娘特别推荐。

老板娘 Christie 是台湾人,嫁给马来西亚人,两人是在台湾念书时认识的。这样的台湾人和马来西亚侨生的故事,听得多也见得多了。先生是厨师,每一道都是台湾道地的味道呢。

对了,上菜之前,老板娘会先上两道小菜,醋腌海带和豆丝,好吃的不得了,而且是免费附送的。嘿嘿,这两道小菜我也会做呢。

这家店在我家附近,原本是上海小吃店,他们顶过来做,室内的装潢都没有换掉,墙上还挂着好几副上海的照片。台湾小馆里挂着上海的景观,呵呵,现在马英九当选总统,这样的并置倒是颇有隐喻意味呢。

顶好台湾小吃
8 Jalan Leban
off Upper Thomson Road
tel: 64597581

那是一排旧店屋,就在SPC油站后面的小路。同一排还有一家梅村客家酒家,也是我一向来爱去的。

Wednesday, 9 April 2008

跑步

停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最近又开始跑步了。向来都是到邻里公园,或者就沿着马路跑步。上个星期天,决定转换一个环境,到某个社区体育场,绕着四百公尺的跑道跑。一圈一圈的跑,很清楚跑了多长的距离,也很清楚自己跑步节奏的快慢。还蛮喜欢这种感觉的,四周的风景,不断转换角度,不断在视线中重现。每一次再次看到同样的景观,却都发现这个景观中些许不同的细节。第一次看,有种新鲜感,第二次、第三次,如果只是粗略概括地看,新鲜感就会消失,也许就很难引起看的人的兴趣,而感觉重复的无聊。这样一来,就会忽略掉可能隐藏在风景中的一些可能有的细节,甚至可能不断在改变的细节。就算是一个看起来固定的画面,多看几次,也许会看到之前没有发现的地方,或者之前以为是如此而后来发现竟是刚好相反的情节。在繁忙匆促的生活节奏里,往往觉得无法花得起时间和精神来多看几次,那就只好放弃可能会有的小小的惊奇。我喜欢重复。重复是发现的起点。

Friday, 4 April 2008

爱国电影



普遍被认为是新加坡第一部华语电影,《狮子城》的摄制年代是1960年,由国泰制片厂(Cathay Kris Studios)出品。

我第一次知道国泰(以及邵氏)曾经在1950年代有意在新加坡发展电影事业,是当我做跟郭宝崑有关的资料收集时,知道他曾经在1957年参加国泰的演员训练班。当时的导师,都是新加坡有名的戏剧家,如王秋田、朱绪、刘仁心、林晨。国泰和邵氏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在新加坡摄制了不少电影,华语片和马来语片都有,那是新加坡电影的黄金年代。

星期一晚上,在国家博物馆看《狮子城》的放映。那是由南大传播与信息学院的同学筹办的电影节,除了唯一的华语电影《狮子城》,还有四部同个时代的马来语电影。这个电影节,是同学上的一门课的作业。我跟上课的老师聊了一下,很佩服他带领同学做出了这么一个有意义、有历史感的电影节。

也许是第一部华语电影,也许当时的观众市场主要是香港,《狮子城》有许多介绍新加坡的片段。电影一开始,许多镜头是新加坡景观的介绍,如宽阔笔直的尼诰大道和独立桥、独立桥头的石狮子、海港、驳船码头、新加坡河上的舯舡、邮政总局(现在的 Fullerton Hotel)和周边的建筑、改良局时代间的组屋,等等等等。有好些景观,和我记忆中的一模一样,有的是存在于我有记忆以前。


《狮子城》的故事蛮老套的(不只是现在,以当时来说也是),说的是一个工人阶级的女子和一个富家子发生感情的故事,其中穿插了另外一对女工和富家子谈恋爱,女工怀孕,而富家子却弃她而去,成为主角的借鉴和对比。不过,主角最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有趣的部分,是电影情节中穿插的几个片段,看起来跟剧情没有太直接的关系,确有清楚地提醒观众他们看的是一部新加坡的电影。有一幕上课的情形,老师拿着一个巨大的地球仪走进教室(这是现场的年轻观众大笑起来,可能现在的学生从来没有见过地球仪?),开始将新加坡的地理和社会。新加坡的人口150万,新加坡是多元种族的社会。老师问学生,新加坡有哪些种族,一个学生就站起来说,华族、马来族、印度族,一连说了十几个种族。坦白说,有的我也没听过。也许,那个年代的新加坡,种族比现在多元得多呢。

后来的一幕,小女孩一面做功课,一面唱歌。你猜她唱什么歌?“Mari kita”! 新加坡国歌呢。她唱了好长一段,差不多是整首歌,然后妈妈出来说晚了,叫女孩不要唱歌,去睡觉。女孩说,还要唱一下。

接近尾声,全家人讨论大选,问起选哪一个候选人,妈妈还说:“投票是秘密的。”不久之后,一家人围着收音机,收听大选结果,播报出来的,一个一个都是人民行动党的候选人当选,家人都很高兴,说选的是为人民做事的政党。

这些片段,看起来跟剧情没什么关系,可是,作为今天的观众的我,就像是在上历史课。我看得目瞪口呆,因为我没有想到一部那么老套的爱情片,竟然穿插了那么多充满爱国意识的片段。这些对于国家对于政党的正面再现,充满热情和期望,好像是在电影中,即使跟剧情无关,编剧和导演也要设法加插进去,才能够显示他们的爱国情绪。电影情节是不是承载得了这些爱国情绪,看来也并不是太重要了。

看完电影后,我突然想,也许负责 National Education 的政府部门,可以考虑以这部电影作为教材。多么适合啊。让学生看看,当时的人民是多么爱国,多么支持行动党呢。这也不禁让人思考,那个时候没有 NE,可是,人民是那么自动自发的爱国的啊。

文学论坛:郑愁予、朵拉

文学四月天

1. 台湾诗人郑愁予:《你有诗人的气质吗?》
2. 马来西亚作家朵拉:《一生的追求》

日期:2008年4月13日(星期日)
时间:下午2时至5时30分
地点:淡滨尼区域图书馆

主办者: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